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 5 12 0 1 01 0月一2 0 1 1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7 8)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1 7 3)。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比较两组各性别、各年龄、各体形体质分布。入院次日检测患者T GT CL D L-CH b、白蛋白(A L B),比较两组阴虚、痰湿、气虚体质患者T GT CL D LCH bA L B及空腹血糖(F P G)水平。结果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 5)。对照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2 60)、痰湿(1 91)、气虚(1 91),病例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3 21)、痰湿(3 08)、气虚(1 79),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4 1)。两组同性别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8 0岁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与对照组>8 0岁组比较,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2 0)。病例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对照组各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对照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两组超重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 5 8)。与本组平和体质比较,两组痰湿体质T CL D LC水平升高(P<00 5),病例组气虚体质T C水平升高,对照组气虚体质H 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与本组气虚体质体质比较,对照组痰湿体质T CH b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阴虚体质A L 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体质F P G均升高(P<00 5),气虚体质T C升高(P=00 0 7)。结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痰湿、气虚质,且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痰湿质具有较高的T CL D LC水平,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质T C水平更高。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中医体质类型

      

        老年人是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发人群,年龄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卫J,在全部因心脑血管疾病卒中死亡的病例中,除直接与糖尿病有关外,其余1 3%的病例与高血糖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成为脑卒中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的体质特点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体质理论认为体质的差异导致了不同体质人群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病理变化、转归及预后,不同体质对药物的敏感性亦有差异J。笔者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体质特点,研究影响高血压病患者体质的因素,为高血压患者体质调节提供依据,为脑血管病预防做探索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福建宁德市闽东医院主要医疗服务地区常住居民;年龄3 09 5岁,在福建省居住年限超过1 0年的中国公民;符合高血压病、糖尿病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疾患、智障、理解障碍;病情危重,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答卷;病例资料不完整,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未有明显体质偏向;不属所在研究医院主要医疗服务地区。

        3一般资料2 5 1例均为2 0 1 01 0_2 0 1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1 32月第3 3卷第2C J I T WMF e b r u a r y 2 0 1 3V o 13 3N o2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为汉族,其中男1 2 5例,年龄3 09 2岁,平均年龄(6 94±10)岁;女1 2 6例,年龄

    4 08 9岁,平均年龄(6 74±10)岁。其中农民9 2(3 67)、工人4 1(1 61)、职员2 3(92)、干部1 3(51)、个体1 7(69)、教师1 3(51)、无业5 2(2 09)。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陛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及原发

    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病例组7 8例,男女各3 9例,年龄4 78 9岁。对照组1 7 3例,男1 0 1例,女7 2例,年龄3 09 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

        4观察指标及方法

        41体质分型中医体质类型判断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9种体质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病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在平和体质辨识中把“趋向是”体质归人“是”的体质类型当中;在偏颇体质判定中均以最突出的体质类型为主。

        在患者入院后11 0天内,以临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体质类型调查,问卷者不对问卷内容进行解释,只负责阅读问卷内容,有阅读能力的患者可独立完成问卷,问卷由科室医生进行,需具备中医四诊及基本理论知识。问卷结束后及时诊断患者体质类型;比较两组患者体质分布,比较两组各性别、各年龄、各体形患者体质分布。

        42生化指标检测患者人院次日空腹抽取肱正中静脉静脉血约5 mL,采用C X 7贝克曼生化仪检测T GT CL D LCH bAL B(均采用比色法),比较两组阴虚、痰湿、气虚、平和体质患者T GT CL D LCH bA L B,记录患者入院后空腹血糖(F P G)及既往糖尿病史,记录是否患有糖尿病。计算患者体重指数(B MI),依据肥胖症B Ml诊断标准判断体形,B MI1 92 4为适中,>2 4为超重,<1 9为偏瘦。

        5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1 6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用2-±s表示,并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检验,构成比用双向无序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1)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

         2两组体质分布及各体质糖尿病发病率比较(2)对照组主要体质为阴虚、气虚、痰湿,占6 42%;病例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痰湿、气虚,占8 08%,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4 1),其他体质类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5)。特桌体质即过敏体质,在老年人中较少见,本次未收集到该体质类型。

        3两组各性别体质分布比较(3)与对照组男性患者比较,病例组男性患者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比

    例升高,湿热、阳虚、平和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 2 4);与对照组女性患者比较,病例组女性患者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 8 8)

        4两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比较(4)与对照组<6 0岁组比较,病例组阳虚、阴虚、痰湿、气郁体质比例升高,湿热、血瘀、平和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 0 2);与对照组6 08 0岁组比较,病例组阴虚、气虚、痰湿、平和体质比例升高,阳虚、湿热、血瘀、气郁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 6 2);与对照组>8 0岁组比较,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病例组<6 0岁组以阴虚、痰湿为主,与之比较6 O8 0岁组气虚、痰湿、平和体质比例升高,气郁体质比例降低,>8 0岁组以痰湿体质为主,病例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对照组各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

        5两组各体形患者体质分布比较(5)对照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为主,两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 6)。对照组7 0(4 05)超重,病例组4 0(5 13)超重,两组超重患者均以痰湿、阴虚、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痰湿体质更为突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 2 6),两组超重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 5 8)

        6两组阴虚、痰湿、气虚及平和体质患者T GT CL D LCH bA L BF P G比较(6)与本组平和体质,两组痰湿体质T CL D LC水平升高,病例组气虚体质T℃水平升高,对照组气虚体质H 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与本组气虚体质体质比较,对照组痰湿体质T CH b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阴虚体质A L 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体质F P G均升高(P<00 5),气虚体质T C升高(P=00 0 7)。两组相同体质T GL D LCH bA L 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体质特点的研究还较少。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的完善与统一,为体质在临床中的研究搭建了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其中以王琦的体质九分法为主要代表。体质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不易变化的特点,高血压的发生亦有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合并糖尿病可能加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J

    本次调查发现男性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比例较女性高,女性阳虚体质比例较男性高,符合朱肱《类证活人书》男子阳多而阴少,女子阴盛而阳微的论述。但本研究中男性、女性体质类型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调查的地域及研究样本较小有关。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体质类型中,女性气虚体质、平和体质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阴虚体质、气郁体质比例高于女性,与消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理变化有。从阴阳盛衰上,中医学理论认为男性多阳盛,女子多阴盛,且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王莉等¨D_研究认为男女体质特点有自身先天的特点决定,男女气质方面无差异,但是体质类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年龄是体质类型变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对照组6 08 O岁组与小于6 O岁组比较,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增加,痰湿、气郁、平和体质比例减少,病例组有相似的结果趋势,但痰湿体质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分析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阴阳俱耗,阴阳失衡更易出现,机能处于逐渐下降的阶段,而导致阳虚、阴虚、气虚体质的增多,气郁、平和体质比例下降,体虚湿邪内生,日久化热化火,导致湿热体质增多。对照组中与<6 0岁组比较,>8 0岁组气虚体质比例明显升高,痰湿、气郁、平和体质比例明显降低。痰湿体质主要分布在<8 0岁人群,>8 0岁气虚体质明显增加,病例组中>8 0岁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与合并糖尿病后正气外泄,湿邪易生,影响体质的形成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五脏俱虚,生化乏源、痰湿体质亦减少,“虚性”体质不断增加。符合中医学理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而随着人体机能的减退,“不足”的表现更加突出,阴、阳、气、血出现失衡,“实性”“平和”体质随即减少。“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随着年龄增高,平和体质逐步减少,气虚体质、阳虚质体、血瘀体质逐步增加、中老年人痰湿体质多见¨,而气虚体质在4 O岁以后比例逐渐升高,4 O6 0岁痰湿体质比例也开始上升。本次研究结果和上述研究相似,但由于本次研究人群平均年龄较大,合并慢性疾病者较多,气虚、痰湿体质的比例增加明显,平和体质比例减少,呈现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在对体质类型的体重指数的分析中,在偏瘦组中,对照组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以阴虚体质为主,在超重组,两组均以痰湿、阴虚、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痰湿体质更为突出,其中对照组7 0(4 05)超重,病例组4 0(5 13)超重,在痰湿体质中超重者4 1(7 19),其中糖尿病1 8(4 39),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痰湿体质多嗜食肥甘、膏粱厚味、缺乏锻炼,脾胃损伤,体内膏脂堆积,而致体形臃肿肥胖,积热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而发消渴,即糖尿病,糖尿病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次调查中糖尿病患者共7 8(3 11),阴虚、痰湿、气虚体质比例较高,分别为3 21%、3 08%、1 79%,符合中医学消渴“燥热为标,阴虚为本”的病机理论。对照组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比例较高,阳虚、湿热、血瘀、平和体质较少,但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超重、女』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其他体质,有可能是该类人群的危险体质类型。

        本次调查对两组同一体质阴虚、痰湿、气虚体质的T GT CL D LCH bA L B比较,病例组多数指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张云云等研究发现脑卒中男性患者中常见的体质类型2 97)为气虚质、(2 38)阴虚质(2 28)和痰湿质,而女性患者中常见的体质类型(4 03)为气虚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主要体质类型与男性脑卒中主要体质类型相同,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体质类型是脑卒中的危险体质。

        调节偏颇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与脑卒中一级预防有着相似的思想,研究高血压不同体质的特点,为中医学治疗高血压病“因人制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体质学的参考依据。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研究的样本含量较小,一些研究可能缺乏统计学的支持,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挖掘对高血压患者体质的认识。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