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知识需求调查及培训对策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知识需求调查及培训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医执业助理中医知识的需求,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选择来我院参加培训进修的56名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中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中医技能运用程度、中医知识需求等内容。结果56名调查对象中,基本知识掌握方面: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合计72%,排名前三项的是:五脏六腑(87.5)>望闻问切(83.93%)>辩证论治(82.14%);中医技能运用方面:熟练运用和一般合计53%,排名前三项的是:拔罐(82.14%)>按摩(67.86%)>针刺艾灸(64.29%);中医知识需求方面,35.71%选择中医基础理论,60.71%选择(6~12)月的培训时间,62.5%选择脱产进修培训方式,64.29%希望案例教学法。结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中医技能运用程度不容乐观,表现出对中医知识的强烈需求,我们应结合中医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现状,开展系统性而又富有个性化的培训教育。
关键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知识; 专业培训; 继续教育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每万人口数量(2.4人)、中医药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的比例(60%)提出了量化指标,更为重要的是对县级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乡镇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医执业医师的中医基本知识及对中医知识的需求要求,本文选择来我院进修的56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开展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操作技能、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医知识培训需要专项问卷调查,以期了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现状,探求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来我院参加培训进修的56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为调查对象,年龄介于(25~50)岁,其中<30岁l5人,31~45岁31人,>45岁8人;学历大学本科5人,大专l2人,中专39人。
1.2 调查方法参照王芗斌等⋯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4大项33个小项,其中中医基础知识8项,中医技能知识8项,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2项,中医知识需求15项。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合理性,所有问卷需要填写被调查人的基本资料,并指定3名中医类带教老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数据处理此次调查共发放56份,实际回收56份,回收率100%。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以率(%)进行计量表示,相关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情况56份调查问卷中,五脏六腑、望问闻切、辨证论治三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分别达到87.5%、83.93%、82.14%;掌握较差的有配伍禁忌(46.43%)、阴阳五行(62.5%)、十二经脉与气血津液(66.07%)。可以看出对中医基础知识总体掌握情况一般,配伍禁忌急需提高。如表1所示。
2.2 中医技能掌握情况56名调查对象中,能够进行熟练操作和一般操作在80%以上的仅有拔罐一项,(60~70)%的有针刺艾灸、推拿、中药配伍三项,<50%的有推拿、敷贴、穴位注射、中医食疗四项,可以看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技能整体状况较差。如表2所示。
2.3 专业知识与继续教育情况调查56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参加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为37.5%,参加初级类继续教育的为71.43%,可以看出专业知识培训比例与继续教育的比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3所示。
2.4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知识培训需求调查此项从知识需求、培训时间、培训方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共计l5小项来开展调查,旨在了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对中医知识培训的需要。问卷采取单项选择的形式,可以看出在知识需要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知识需要较多;在培训时间上,60.71%倾向于(6~12)月集中培训的那种形式;在培训方式上,62.50%的调查对象选择脱产进修;在教学方式上,64.29%欣赏案例教学方法。调
查结果如表4所示。
3 讨论与建议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力资源、中医药科技等15个方面提出了很明确的具体要求,而据2011年中医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各类医疗机构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共有40.86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20.8%,离2015年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60%的奋斗目标相距甚远 ,这就要求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队伍,加大其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从本次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比例仅为28%,基本掌握的比例为44%,不熟悉比例为28%,具体对8项进行分析,配伍禁忌、阴阳五行、十二经脉、气血津液欠缺比例分别为53.57%、37.50%、33.93%、33.93%,而这些又恰恰是现代生活对中医服务所最为迫切的,也是作为一个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最应该掌握的;从对于中医技能掌握情况分析,熟练掌握情况更低,仅为19%,基本掌握的为34%,欠缺高达47%,具体分析到8项最适用的技能方面,穴位注射、中医食疗、敷贴不能胜任的比例高达76.79%、60.71%、57.14%,这一方面说明祖国传统中医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在传承中医技能方面的严重不足 J。
同时,我们开展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对于中医知识需求的渴望,以及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教学方式上的要求,因此作为卫生主管部门以及一些培训机构,要尽可能地做好相对应的支持预案。在培训内容方面,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保证培训系统性的前提下,做好差异化的培训安排 ;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执业助理医师繁重的医疗任务,尊重他们对于职称晋升的要求,保证培训时间的合理性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尊重中医临床医
学的规律性,考虑到不同执业助理医师选择培训形式的差异性,做好培训的系统规划 ;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多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
总之,目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对于中医基本知识的掌握、中医技能的运用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这与他们对中医知识的迫切需要是一致的。必须根据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知识现状,做好培训内容的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实践技能的培训;充分尊重中医教学特有的规律,在满足个性化要求的前提下,做好中医传承与提高的工作,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祖国传统中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