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
作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管;解放军第88医院 主办 | |
上传时间: 2015-07-03 10:42:15 |
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单位:解放军第88医院
国际刊号:ISSN1005-8478
国内刊号:CN37-1247/R
出版周期:半月刊,每月5、20日出版
邮发代号:24-097
曾用名:《小儿麻痹研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简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于1994年3月在《小儿麻痹研究》杂志(1985年创刊)基础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现期刊名称,并注册登记(国内统一刊号:CN37-1247/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5-8478),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刊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88医院主办,全军骨科中心承办,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创刊17年来始终坚持以读(作)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办刊方针。近年来在创建数字化精品期刊和 “双效”期刊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年载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名列同类期刊之冠。2009年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录为该馆首批展藏文物。2010年成为世界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国际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区学术交流合作媒体,2011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多次被国家、全军及省市新闻出版部门评为优秀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以突出创新性、实用性、时效性和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量为特色,多年来在国内骨科期刊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重要影响,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的SCI)、《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内外十余种著名数据库收录源期刊,是我国矫形外科(骨科)同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注册商标的期刊,唯一出版发行的半月刊、唯一出版两种版本的专业杂志。广告经营许可证为泰工商广字10100号,并准予刊播处方药广告(国药监书[2001]278号文),国内邮发代号:24-097,国外邮发代号:SM385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重点介绍国内外矫形外科(骨科)领域包括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以及相关产品信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每月5、20日出版,同时办理邮发及自办发行,重点在全国各地方与部队系统大中型医院密集发行,并兼顾广大基层医院,读者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医、护、技人员,以及医学院校骨科专业师生和相关科研人员,同时向全国骨科院士、著名专家学者直接赠阅,拥有数万名各层次读者。
近日国家权威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本刊被评为2011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根据《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五项期刊学术计量指标跃居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200强(排名第172位)。在外科类59种期刊排名第5位,在骨科学类15种期刊排名第2位。“中国知网”(CNKI)统计结果显示,本刊历年发表文献总被引频次达到6180次,基金论文比0.21,WEB下载量22.63万次,复合影响因子为0.864。在国内外机构用户总数达到3080个,其中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机构用户68个,国际用户35个,主要分布于北美、澳洲、西欧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并成功跻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等国际知名学府及机构,个人读者分布31个国家和地区。
质量寄语:创新务实 与时俱进 优质高效 以质取胜
2015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来稿要求
本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全面介绍矫形外科领域(包括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诊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重点接受高中级专业人员来稿。
1 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中文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用缩略语,论文如属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可在文题右上角加“△”号,然后在文稿首页下方与作者信息一起,予以注释。
2 作者系从事论文的选题、构思,参与具体研究过程并撰稿(或执笔)的主要人员(一般不应超过6~8人)。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包括参考文献中多作者的署名。作者排序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作者在向本刊投稿和出具单位介绍信及填写授权书时务必确认无误。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如果多位作者属于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英文字母a,b,c等,并在其下级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参阅本刊)。
3 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和通信作者的职称、学位与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包括区号)、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均打印在正文首页最下边,用一横线与正文分开(参阅本刊)。
5 论著及综述类文章应附中英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临床研究、经验交流、短篇论著类文章,正文前附关键词3~5个,不用中英文摘要;论著及实验研究文章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采用第3人称撰写,中文摘要字数一般要求500字左右,欲参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者,中文摘要的字数应在1 000~1 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可适当增加。内容要与中文一致,不分段、不列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综述类文章必须在正文前有200~300字描述性简短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汇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注意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如:ZHANG Ying(张颖),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港澳台及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6 正文
6.1 标题层次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一般不宜超过4节,如4节不够时,可再细分为(1)(2)(3)。
6.2 图、表尽量少而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片扫描分辨率必须在400 dpi以上,发送格式:JPG格式,图表插在文内,按先后次序连续编码。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时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注意图表的自明性及独立性,要求在所附X线片的图解中注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摄片时间及随访时间,并简要描述主要病变征象。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与比例尺同时拍照。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X线图应注意缩放比例要一致,左右侧不要拍反,肢体照片需包括一端关节。引自其他书刊者,应详注出处。
6.3 对有实质性改进方法要写明改进之处,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主要的药品、试剂、仪器、动物应说明来源、批号或规格。
6.4 研究观察所得的原始资料数据,经审查、校对、分析归纳和统计处理后所得出的结果,用图表或文字形式如实、具体、准确地表达出来。统计学处理必须标明检验方法,结论性指标最好写出具体的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然后列出P值。
6.5 讨论着重在新的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勿作文献综述,勿重复在结果一节中已叙述过的内容。应交代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今后展望,可与其他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相比较。
6.6 文后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应以近3~5年来发表的文献为主(≥50%),一般文章6~8篇、综述类文章15~20篇,并尽可能多引用本刊的论文。按文内引用顺序排列,在引用处以右上角码标示,加方括号,如×××〔1〕。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圆点,空一格。注意作者姓名与文内应一致,并在引文题目后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参考文献类型。即: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即: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网上期刊[J/OL],光盘图书[M/CD]。
其格式为,杂志:[序号]作者(前3名均应列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期:起止页码(参阅本刊)。书籍:[序号]作者(前3名均应列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参阅本刊)。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注意事项
(1)文稿应论点明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逻辑性以及规范性。不同类型文稿要按不同规范格式书写,医学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2)论著类文章必须有对照组和统计评价,样本数临床研究一般每组不能少于30例;动物实验每组不能少于8只,达不到此要求者,不能以论著形式发表。
(3)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数字与符号:实行三位分节法,(如2 431),但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平均数皆应伴以标准差(s)。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例如减少1/4或减少25%。数值范围应用下列表示法:5至10为5~10;2万至10万应为2万~10万,不得写成2~10万;5×109至9×109应为(5~9)×109,不得写成5~9×109;63%至70%应为63%~70%,不得写成63~70%;面积或体积用长度相乘表示时,各数值单位不能省略,如20cm×25cm×28cm不得写成20×25×28cm3。
(4)缩略语题名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英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5)临床研究论文随访时间骨创伤必须在1年以上,骨疾病宜在2年以上。疗效不稳定的骨疾病随访时间还应更长些,对随访时间不足2年者,原则上不发表此类文章。
(6)来稿字数限制论著类一般不超过 6 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 000字,并附函说明该研究创新点供审稿者参考。
(7)本刊已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作者可登录该系统投稿(jxwk.ijournal.cn),不再受理电子邮箱投稿,来稿务必认真校对,文责由作者自负(在读研究生论文,投稿时应有导师亲笔签名的推荐函)。稿件刊用后酌致稿酬(稿酬中包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本刊1本及抽样本10份。请作者自留电子版底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及审稿费后,给予注册编号。每月定期在本刊网页《录用公告》栏目内公布来稿编号及审读结果,并在网上保持半年,希望作者随时登录查询。有关稿件等一切事宜编辑部均通过电子信箱与第一作者或已注明的通讯作者联系。
(8)论文作者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9)本刊欢迎用英文投稿(需同时附中文原稿,以便审阅),并优先审阅,符合刊登条件的优先刊用。为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不要将文章投寄本刊。
(10)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权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有关原意的修改,先与作者联系,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2个月内未见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它刊,希望事先与我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凡退修稿逾期1个月不发回,视为自动撤稿。
(11)确定录用的稿件,由编辑部通过稿件处理系统发给作者来稿刊用通知及论文专用授权书,作者收到后尽快将授权书连同单位介绍信快递(EMS)寄给编辑部,并按刊用通知上的版面费金额汇款到编辑部,以上程序完善后,即安排版面刊出。论文专有授权书必须由作者亲笔签署,此后论文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并保留专有使用权1年,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不得转载他处。
(12)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全文在3 000字以上的文章为100元,不足3 000字的文章为50元,投稿时同时汇来。本刊编委和中国康协会员投稿时,请附本刊或协会聘书复印件可免交。决定刊用的稿件,适当收取版面费(刊用彩图,版面费适当增加)。交纳版面费有困难者,可向编辑部提出申请本刊酌情给予部分减免。
(13)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当论文主体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应说明所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14)下列来稿经编委审阅确认后可优先刊登:属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拟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项目,均应附有效证明复印件;重大技术创新或引进国外新技术、新方法、首次发表的题目。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期刊论文结构形式、数据项的名称、标识和编排格式均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如果投稿时达不到这些要求,势必造成反复审修,甚至不能使用。因此,作者在投稿时必须先阅读本刊各栏目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如果您还没有订阅,希望直接汇款到本刊编辑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