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麻醉途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内科常用检查方法之一。 检查过程中,患者常出现鼻、咽、气管内异物感及因剧烈咳嗽,恶心,气道痉挛,喘息产生的痛苦及恐惧感,使部分患者抗拒或不能配合检查。因此,检查前选择好麻醉途径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必要条件。我科自2011年8月把麻醉药液经鼻腔喷射麻醉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与以往的咽喉部喷雾麻醉进行比较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在我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60例患者,随机选择8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22岁~69岁;对照组80例,其中男6O例,女20例,年龄26岁~65岁。两组患者无麻醉禁忌症,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设备及用物准备
两组均采用OLYMPUS一1T40纤维支气管镜及其配套设备:冷光源,显示器,氧气,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常用抢救药物及设备,注射器,喉腔喷雾器,2%利多卡因3—5支,灌洗瓶及术中用物(硅油,纱布)等。同时备好近期胸片、肺部CT片、及心电图报告单、各种检验报告单(包括血小板计数、出凝血酶原时间、输血前三项、乙肝检测报告单等)。
三、方法
1.操作方法:患者术前6 h常规禁食水,在持续吸氧3—4 lMmin,心电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实验组病人采取半卧位,头后仰,使头、颈、躯干成一直线,嘱病人勿摇头或抬头,用注射器抽吸2%利多卡因5 ml,经健侧鼻腔中部喷射的同时,嘱患者用鼻深吸气,将药液吸人鼻腔至咽喉部,进行鼻、咽喉部麻醉。若给药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咳嗽、气憋的现象,可暂停给药,同时嘱病人精神放松,张口深呼吸。若病人出现咽部麻木、异物感,而无出汗、烦躁、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时,嘱病人深吸气并快速从健侧鼻腔继续喷射药物,每次给药为1 ml,共计3次。若患者无咳嗽、气憋,表明麻醉已完善,可行纤支镜检查。当纤维支气管镜经鼻腔进入声门后,在隆突,支气管,可疑病变部位再追加麻药3—5 ml即可。对照
组采用喉腔喷雾器,用注射器抽吸2%利多卡因10一l5 ml后注人盛装瓶内,让病人采取端坐位,仰头张口,喉腔喷雾器前端放人病人舌根部,注意不要碰到黏膜,嘱病人深吸气时,对准咽喉部喷一下,根据病人舌根及咽部的感觉调整麻醉用药量,待患者咽喉部反应消失后进镜检查。若检查发生呼吸抑制明显及SpO <85%,应暂停麻醉操作并注意托起下颌面罩吸氧,直至将SpO:修复至95%以上[1.2] 。
2.麻醉效果判断标准[3]
优:声门开放良好,插镜顺利,患者安静,无咳嗽及恶心或偶有1.2声轻咳。良:声门开放良好,插镜尚顺利,纤支镜进人气管后患者有轻度阵咳(5—6声)。可;声门开放不良或有恶心反应,插镜不够顺利,镜体进入气管后,患者有较明显阵咳(7—8次),患者不安静,但无明显发绀及憋气。差:声门不易开放或有恶心,插镜不顺利,镜体进入气管后有剧烈呛咳,患者躁动不安,并出现发绀及憋气或不能完成检查。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有效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出现P、HR、R、SpO2 变化。
四、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麻醉有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上的对比分析。(见表1)。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见表2)。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3)。
四、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分析 实验组各时点各项生命体征均比对照组平稳,两组在T1 时点HR及M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时点MAP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讨 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既能对气管、支气管以及各段支气管的各种疾病作出检查诊断,又能进行支气管内的各种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初次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大部分患者对检查的认知不足,认为镜身进入气道必然会影响呼吸,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该项检查的安全性,这些作为应激原刺激患者发生生理、心理反应,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敏感性增强等[4] 。因此,检查前,护士作自我介绍,态度和蔼,面带微笑,热情,主动接待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深入患者内心去了解患者的感受,寻求与患者的共鸣点,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和效果,讲解操作步骤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配合方法,回答患者所关心和担忧的问题,让患者心中有数,增强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检查中,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教会患者正确的配合方法,避免突然咳嗽,抬头,坐起等,同时让患者采用深呼吸的方式来应对检查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出现口腔分泌物较多时,让患者用舌头轻顶出痰液,以免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出现剧烈咳嗽时,暂停检查,轻握患者的手,鼓励和安慰;检查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帮助患者擦净口鼻部的分泌物,协助协助整理衣物,嘱患者做完检查3 h后方可进食流食,以免过早进食,咽喉部的麻醉反应没有完全消失而引起呛咳等不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过程中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性,麻醉效果不佳,会引起剧烈呛咳,躁动,喉和支气管痉挛,紫绀,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医生对病变位置的观察及病变组织的选取,甚至导致检查中断[5],影响诊疗。要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术前麻醉是关键[6]。实践中,我们通过改进麻醉途径,采用鼻腔喷射药液的同时,嘱患者深吸气,使药液通过鼻腔、咽喉、气道发挥麻醉作用。既减轻了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鼻腔过声门进入气道时的强烈反应,又降低了危险性。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同时,鼻腔喷射药液易于操作,用药量小,无需将注射器伸至口腔深部,保护黏膜不受损伤。而且鼻腔喷射药液,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即可完成麻醉效果,做到注射器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而喉腔喷雾器是利用挤压球囊为动力喷雾,使用前需要高温消毒,操作繁琐,使用时将喉腔喷雾器的喷头伸至口腔深部,喷出的雾粒直径大,易引起恶心,碰伤到黏膜,且药物多沉积于口腔内、咽喉部,到达下呼吸道的量少[7],麻醉效果差。同时,检查过程中还需重复追加麻醉药用量,延长检查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8],使患者不能安心检查和治疗。同时,为避免患者在检查中出现低氧血症,我们在检查前、中、后,都对病人给予了持续吸氧,并且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有生命体征的异常征象时,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遵循医嘱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时点各项生命体征均比对照组平稳,两组在T 1时点HR及M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 时点MAP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鼻腔喷射麻醉,麻醉效果比较理想,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而且操作简单,所用物品均为一次性;而喉腔喷雾器经咽喉部喷雾麻醉操作繁琐,且喉腔喷雾器需要反复消毒。因此,经鼻腔喷射麻醉优于咽喉部喷雾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