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背隆凸综合征误诊为腱鞘囊肿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鉴别腕背隆凸综合征和腕背腱鞘囊肿,以减少误诊率。方法:2 0 0 7年以来我门诊手术处理腕背腱鞘囊肿1 0 2例,其中复发1 7例,1 1例经再次手术后至今无复发,另外6例手术后再次复发,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腕背隆凸综合征。结果:6例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切除腕背滑囊及凿除增生骨质,随访5例患者均无复发,4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例患者仍感腕背疼痛、腕无力。结论:腕背隆凸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绝大多数患者以腕背逐渐增大的囊性包块就诊.临床上极易误认为是单纯的腱鞘囊肿。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经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x线片即可资以鉴别。
关键词 腱鞘囊肿;隆凸综合征;误诊:临床分析
腕背腱鞘囊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病因多为慢性损伤使腕背侧舟月关节囊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少数原因为桡侧腕长、短伸肌腱腱鞘发生,形成的囊肿突出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腱之间的间隙后出现腕关节酸胀感、腕无力等临床症状。至2 0 0 7年以来我门诊手术处理腕背腱鞘囊肿1 0 2例.其中复发1 7例.1 1例经再次手术后至今无复发,另外6例手术后再次复发,后经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为腕背隆凸综合征。下面将此6例患者临床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 4~3 7岁。手工业者5例,举重运动员1例。
1.2症状及体征右腕背部隆起肿块5例.左腕背部1例;在第二次手术后半年至1年复发,查肿块质韧,有一定的活动性,大小2.0 c m×2.0 c m3例,1.5 e m×1.5 c m 2例,1.0 e m×1.0 e m 1例,包块表面皮肤无炎症。多数患者感包块处隐痛、酸胀不适,伴压痛,有1例包块经挤压后,逐渐增大,并伴剧烈疼痛。部分病例伴有腕伸屈无力、手指例患者握力下降,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1.3 x线片表现正、侧位片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经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可见第2或3掌骨基底背侧部、小多角骨或头状骨远端背侧部有唇样的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不平整。
1.4结果6例患者分别行手术治疗.切除腕背滑囊及凿除增生骨质,随访5例患者均无复发,4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例患者仍感腕背疼痛、腕无力。
2讨论
腕背隆凸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绝大多数患者以腕背逐渐增大的囊性包块就诊,包块发生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腱之间的间隙,临床上极易误认为是单纯的腱鞘囊肿。导致多次手术后仍然复发,复习文献得知本病为急性或慢性积累损伤所致的一种创伤性骨关节病,好发于工史3~1 1年的职业小手工者,长期以食指、中指用力为主,由于第2、3掌腕关节活动范围较第1、4、5掌腕关节为小,故较易产生急或慢性损伤,损伤后第2、3腕掌关节及小多角骨或头状骨远端背侧部出现唇样的骨质增生硬化…。由于桡侧腕长、短伸肌腱长期、持续、反复在其上方摩擦后,为缓冲需要逐渐形成一附加滑囊.产生临床症状。此病变如单纯切除囊肿,一般均无效,且大多复发[。
本组病例中的6例经2次手术后复发。回顾资料本型患者临床上与腱鞘囊肿仍有的不同之处:(1)该病以男性多见.有明确的工种史,囊性包块出现前可有不易察觉的骨性包块的病史。腱鞘囊肿以女性多见,工种史不明确;(2)包块虽然均好发于腕背同一部位,仔细比较本症包块略靠前位于第2、3掌骨基底处;(3)包块较腱鞘囊肿有一定的活动度.由于腱鞘囊肿多为舟月关节囊的囊性疝出而较为固定;(4)术中见腱鞘囊肿多为通关节型,其蒂部为坚韧的关节囊,并牢固固定于舟、月骨上。囊内容物为清晰黏液。而腕背隆凸综合征之滑囊,不予关节相通,容易完整剥离,囊内容物可为血性黏液:笔者的体会是:对于男性腕背腱鞘囊肿者,有明确的工种史.初次发现包块较坚硬呈骨性者。包块易推动者,复发性腕背腱鞘囊肿者需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x线片,以排除腕背隆凸综合征合并滑囊炎;术中见不通关节、较容易完整剥离者常规探查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下方的第2、3掌骨基底背侧部以免漏诊腕背隆凸综合征。虽然对所有的腕背腱鞘囊肿者摄掌腕关节x线片可防止误诊,甚至可排除,但此举不仅增加医疗成本.而且增加了一些患者不必要的x线暴露,常规行第2、3腕掌关节背侧切线位x线片还需进一步商榷。总之,不仔细的临床评估会导致腕背隆凸综合征误诊为单纯性腱鞘囊肿的几率增加,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无典型临床表现的腕腱鞘结核、腕腱鞘巨细胞瘤,甚至少见的腕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可能[,以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