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7 0 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摘要:目的调查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各体质分组痊愈患者疗程分析。方法7 0 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结果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平和质(2 88)>气虚质(2 26)>阴虚质(1 56)>痰湿质(1 31)>气郁质(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O7);并对前4组体质痊愈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结论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体质类型多见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常规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质论治,通过调整体质,来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疗程比较

      

        周围性面瘫(面瘫)又称“口眼喁斜”、“口僻”等。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最常见于贝尔麻痹(B e l lS p a ls y)。传统的面瘫治疗多注重常规针刺治疗,而忽视患者的个体体质差异对它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转归的影响。而目前尚无分析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研究周围性面瘫的中医体质学分布特点,为从中医体质角度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2 0 0 99月一2 0 1 21月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 0 0例,男3 6 1例,女3 3 9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 9 9 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制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疗常规》及《临床中医内科学》制定。面部表情体征分级量化:参照1 9 9 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制定。

    13纳入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除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及心、脑、肝、肾等系统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发病l d7 d面瘫患者,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并坚持治疗,愿意接受并能完成问卷调查;年龄1 6岁~7 5岁。

    14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为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引起的面瘫;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年龄7 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对酒精等过敏者;不能配合针灸治疗,及对针灸治疗不能耐受者;精神病患者。

    15体质分类研究方法对人选的患者参照王琦的“体质九分法”,分为9种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体质分类的判定方法参照文献E l i

    16调查内容一般情况、简要病史、中医体质。本研究纳入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一般情况,患者简要病史以及中医体质调查的内容。中医体质调查采用心理测量学评价性能良好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该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共6 o个条目,各亚量表转化分数为0 H 1 0 0分。

    17治疗方法

    171处方主穴参照石学敏“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制定。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髂、颊车、地仓、合谷。配穴:感受风寒配风池;感受风热配曲池;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颊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翳风;流泪加睛明;恢复期加足三里。除合谷对侧取穴、足三里双侧取穴外,余穴皆为患侧取穴。以上各穴均捻转进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 Omi n,睛明不行针,余穴中间行针1次。以上治疗发病初期每日1次,1 O次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如仍未痊愈,则改为隔日1次。

    172一般性治疗中药治疗:发病前1 0 d服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室生产的面瘫复原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1 Od后服用面瘫复正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两药治疗:发病前一周服用强的松1 0 mg,一日3次。甲钴胺片05 mg,一日3次;维生素B】片1 0 mg,一日3次。18质量控制全部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使用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汉医牌一次性针灸针,严格执行所设计的临床调查方案,所有医师严格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减少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并固定调查人员。由中医师专人按照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并由调查者汇总每名患者的各种体质得分,根据判定结果和转化分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取舍,最后得出每个人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临床疗效的观察评

    分。记录及统计处理数据分别由专人负责。

    2结果

    21主要体质类型分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标准,多数周围性面瘫患者不是简单的某一个体质类型,或者是一种体质,而是同时有23种体质倾向。本课题研究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判定以“是”且转化分最高者为标准]。本研究中周围性面瘫中医体质各类型出现的频次依次为平和质(2 88)>气虚质(2 26)>阴虚质(1 56)>痰湿质(1 31)>气郁质

    (80)>阳虚质(73)>湿热质(30)>瘀血质(11)>特禀质(O7)。其中以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多见,特禀质少见。

    22 4组体质面瘫治愈患者平均疗程观察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平和质面瘫患者平均疗程最短,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面瘫平均疗程最长。详见表1

    3讨论

        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基础上,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体质往往决定着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如《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并在论述了因体质之不同,导致受病表现不同后总结指出:“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许多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4]。本研究结果提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是周围性面瘫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平和质表现为体形健壮匀称,性格开朗随和,不易疲劳,平素患病少,精力充沛,为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一种体质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周围性面瘫的体质类型中,平和质所占比例最大(2 88)。现代快节奏生活,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或生活不规律,这些都可以造成身体一段时间出现卫外功能的失职,这时感受外邪,从而导致面瘫的发生。气虚质是由于元气不足所致的以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具有气短懒言、易出汗、语声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等特点[3]。《诸病源候论》日:“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人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指出该病是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而发。故气虚是发生周围性面瘫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这种体质类型的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配合一些如:气海、关元、百会、脾俞、肺俞等补气的穴位或嘱患者食用一些补气的食物或药物,可能会起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

        阴虚体质是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持续影响,致津、精、液亏少形成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体质状态。其形成与先天的肾阴不足有关,而且也与后天饮食失调和不良的生方式而致伤阴有关_6]。《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的平衡协调是维持生理机能的重要条件,二者失调或离决,便会发病。阴血亏虚,少阳、阳明络脉空虚,肝血不足,失于荣养是面瘫的重要诱因,再加上外邪侵袭,致经气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故阴虚是发生周围性面瘫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种体质类型的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配合一些如:太溪、三阴交、照海等补阴的穴位,或嘱患者少食辛辣刺激等伤阴的食物,适当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或药物,可能会起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

        痰湿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以重浊黏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体质状态_3]。大多由于嗜冷饮伤及脾阳,或过食肥甘厚昧,或忧思劳倦,或久居阴寒之地,或饮酒过度,以致脾失健运,而导致一些代谢产物积聚在体内。《中藏经》云:口眼喁斜多属胃土有痰。所以,面瘫之病因,非独为风所导致,湿痰之邪也为发病之因。《医方发挥·治风剂》亦云: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遂不利……缓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斜。说明痰湿也是周围性面瘫发生的重要诱因,素有痰湿,风夹痰邪上扰,上窜经络,挟痰痹阻经络而致本病。对于这种体质类型的面瘫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配合一些如:丰隆、中脘、阴陵泉等健脾化湿祛痰的穴位或嘱患者配合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及药物,可能会起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

        从四种体质面瘫治愈患者平均疗程发现,疗程最短为平和质,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最长为痰湿质。平和质患者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患病易趋康复,疗程较短;气虚质患者,正气不足,驱邪能力较差,故病程稍长;阴虚质患者,滋润濡养功能较差,故病程稍长;痰湿质患者,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而生成痰湿,且痰湿为阴邪,病程较为缠绵黏滞,故痰湿体质面瘫患者治疗疗程较长。

        本研究提示周围性面瘫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对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辨证论治结合辨体论治,既着眼于周围性面瘫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又不忽视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因人制宜、以人为本地制订治疗方案,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发挥针灸的优势;而且还可以让周围性面瘫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结合体质给予适当的饮食、药物、锻炼等调理来配合针灸治疗,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临床医师能在患者就诊时结合体质给予其疗程和预后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其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