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浅析中医健康状态的内涵*

       【摘要】依据《黄帝内经》相关健康理论,我们提出“通”、“荣”、“平”学说,将中医健康状态的内涵概括为机体处于“通”、“荣”、“平”的状态,并总结出中医具体的健康指标为有神、有色、有形、有态、有声、无味、有胃气、气通、水谷通、血通、阴阳平,对外界适应性好等指标。

       【关键词】中医;健康状态;健康指标

        中医学的“健康”是指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正常的前提下,保持机体内部功能活动的稳态、协调和生化有序,且与外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生命活动状态。中医健康状态的内涵可概括为机体处于“通”、“荣”、“平”的状态。如果身体发生不通、不荣、不平的病理变化,人体就由健康状态转向疾病状态。

    1中医通路系统

        中医的通路系统是由内外通路系统和体内通路系统两部分构成(1)。人体通过内外通路系统和自然界相通成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内通路系统协调内部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人体自身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外通路系统由水谷通路、水液通路和外气通路部分组成,体内通路由经络系统、血脉系统、三焦系统和脑神经系统四部分组成。每个通路系统中运行着不同的精微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某系统中运行的精微物质发生了病理变化,人体则出现“不通”、“不荣”、“不平”“三不”病机的改变,进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通”、“荣”、“平”学说导源于《黄帝内经》,《内经》认为人体内部、人体与外环境都存在整体的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保持“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灵枢·行针》[。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反之,阴阳失调导致的“不通”、“不荣”、“不平”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机理,《内经》这种阴阳平衡失调发病观的认识方法充满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2“通”、“荣”、“平”的概念

        “通”是指在各个通路系统中的物质运行畅通无阻,经络血脉或食道、气道无阻塞。经络不通则气滞,血脉不通则瘀血,三焦不通则水停气阻,食道不通则便秘食阻.气道不通则肺气痹阻等。正如《吕氏春秋·尽数》[所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荣”即营养物质充足,指能够濡养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处于荣的状态。包括:肌肉润泽、气血充足、精气饱满、津液荣润、动作协调灵活、对外界适应能力良好、自感舒适等。

       “平”即各个通路系统中运行的物质方向正常、配比平衡。包括阴阳平和、无寒热以及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正常等。不平则乱,不平则生寒热。主要包括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平,即阴阳五行失衡.气血运行方向逆乱的病理状态,出现寒热冲逆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3健康指标

        基于以上“通”、“荣”、“平”学说的认识,我们总结出中医具体的健康指标:有神、有色、有形、有态、有声、无味、有胃气、气通、水谷通、血通、阴阳平,对外界适应性好。

    31有神是精充气足的表现,即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语言清晰,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情绪平稳。

    32有色是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就中国人而言面色及皮肤颜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33有形即形气有余之兆,健康者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胖瘦适中,各部组织匀称,各器官

    形态正常。

    34有态是人体功能强健的表现,人能随意运动而动作协调,体态自然。身体没有呈现出松弛和衰老的状态;形劳而不倦,是指体力充沛和能够快速恢复疲劳,各器官功能正常。

    35有声健康人的语声因性别、年龄、体质强弱而有明显差液身雌血全生养化濡/~路通体谷人水/J异。但发声自然.声音柔和圆润,语音清晰,语言流畅,言与意符是健康的基本表现。

    36无味正常人气血流畅,脏腑气血得水谷精微充养而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故不产生异常气味。

    37有胃气包括舌脉等多方面表现,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正常舌象提示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脉有胃气是指脉象有从容和缓之象。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2]所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38气通气通是指呼吸均匀、无声、规则且不费力。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 6~2 0次,婴儿、儿童频率较快。脉搏与呼吸之比约为41,运动、情绪等因素也可影响呼吸频率。咳喘,无痰阻,胸部无闷痛或胀痛。

    39水谷通饮食口味正常,大小便无异常情况,无口渴及呕恶、腹胀等现象。

    31 0血通血脉通畅,周身无刺痛,诊脉时三部有脉,一息四至(相当于7 28 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

    31 1阴阳平阴阳平和,气血调匀,无寒热表现。应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睡眠良好等。遵守社会公德,能被社会接受的同时也能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31 2对外界适应性好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不易患病。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处于物我两忘的境界。

    4辨识的意义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整体观、动态平衡观的思想和“司揣内外”的理论,为中医健康辨识提供了理论基础。扁鹊辨齐桓公之疾,仲景测王仲宣恶疮之兆都是有名的例证。总结研究中医丰富的健康辨识经验,以“三不”病机为切入点,在四诊合参的精神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创新完善中医诊断技术方法,可以为健康状态的保持与维护提供有利的支撑。

        中医学是一种状态医学,所谓状态医学就是以探讨人体生命状态的正常运转、病状表现及防治方法等规律为主的医学,它和西医学的还原医学有显著不同,还原医学试图将人的生命活动归结为物理——化学模式,中医学更重视整体状态,有着独特的整体评测方法。要把人和自然界放在统一体的稳态中加以考察和把握其健康状况。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光靠医生、药品决定的,而更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日常养生、保健、调理。中医学不仅有重视健康状态辨识和疾病预测的理论,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方法和技术,其中“治未病”是预防疾病发生积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健康辨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意识,改变行为方式,调摄精神状态,适度运动,保持心身的和谐,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S小结

        中医人体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多维的、可识别的,中医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源于“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基于《内经》理论的“通”、“荣”、“平”学说可以较好的概括中医健康状态。同时结合中医的四诊手段,将中医具体的健康指标总结归纳为有神、有色、有形、有态、有声、无味、有胃气、气通、水谷通、血通、阴阳平、对外界适应性好等十二个方面,为更好的辨识健康状态和“治未病”奠定基础。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