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体质三论
中医体质三论
【摘要】:体质是人类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家一直重视研究人的体质,但两千多年来,中医体质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提出“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成为体质研究的总体框架。其中,人体生命过程中,受时空、遗传、饮食结构与心理等多因素影响,形成人群中存在个体差异,是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发生有其内在联系,并影响着证候的类型与演变,是体病相关论的基础;基于体质偏颇状态及动态可变性特征,从体质入手,调节人体整体机能,从而使其恢复健康,是体质可调论的基础。
【关键词】:中医体质;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
On Ch i n e s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h e o r y f r o m t h r e e a s p e c t sWA N G Q i(S c h o o l o f F u n d a m e n t a l M e d i c i n e,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Ab s t r a c t: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t h e h u ma n l i f e.Hi p p o c r a t e s,a n a n c i e n t G r e e kp h y s i c i a n,a n d H u a n g d i N e~i i n g i n t h e Q i n a n d H a n D y n a s t y o f a n c i e n t C h i n a h a d 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s t u d y o f t h e h u ma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b u t t h e T CM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t u d y h a s n o t f o r me d a s p e c i a l a c a d e mi cs y s t e m f o r mo r e t h a n 2 0 0 0 y e a r s.He r e t h r e e k e y s c i e n t i f i c p r o b l e ms a r e r a i s e d o n t h e b a s e o f r e s e a rc h e sa n d p r a c t i c e s f o r ma n y y e a r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 o r y o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i n g s e p a r a b l e”.“t h e o r y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e e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d d i s e a s e”a n d“t h e o r y o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i n g r e c u p e r a b l e”,a n d t h e y f or m ag e n e r a l f r a me w o r k o f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I n h u ma n l i f e p r o c e s s t h e r e a r e i n d i v i d u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o n gp e o p l e g r o u p s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ma n y f a c t o r s,i n c l u d i n g t i me,s p a c e,i n h e r i t a n c e,d i e t s t r u c t u r e a n dp s y c h o l o g y,w h i c h a r e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t h e o r o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i n g s p a r a b l e”.T h e r e a r e i n t e r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d i f e r e n t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y p e s a n d d i s e a s e s a n d t h e y a f f e c t t h e t y p e s a n d c h a n g e s o f C M s y n d r o me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wh i c h a r e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t h e o r y o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dd i s e a s e”.T o r e g u l a t e t h e wh o l e o r g a n i s m o f t h e h u ma n-b o d y b a s e d o n t h e b i a s e d s t a t u s a n d d y n a mi cc h a n g e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f o r h e a lt h r e c o v e r i n g,w h i c h i s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t h e o r y o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b e i n g r e c u p e r a b l e”.
Ke y wo r d s:T C M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h e o r y;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i n g s e p a r a b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o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 d i s e a s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b e i n g r e c u p e r a b l e
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在大量观察、实践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概念或原理。任何科学研究王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 o.2 0 0 5 C B 5 2 3 5 0 1)都是以形成科学理论作为研究目标之一,并以其指导新的科学研究。在中医体质学范畴中,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就体质研究而言,其经验基础是对人群中个体差异性的观察与总结;其理论背景则是人们对这种个体差异性的基本看法。进行中医
体质研究,必须探明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凝炼出“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成为体质研究的总体框架。
1体质可分论
体质的形成与先后天的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与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动态可变的,所以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其多态性特征。另一方面,处于同一社会背景,同一地方区域,或饮食起居比较相同的人群,其遗传背景和外界条件类同,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形成群体生命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又表现了群体的趋同性;不同时代的人群也呈现不同体质的特点。
个体差异性与群体趋同性是相互统一的,没有个体的差异性就无“体”可辨;没有群体的趋同性就无“类”可分,因此二者形成了“体质可分论”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认为,形神相关,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并由此建立了分类系统,包括生物差异因子系统、个体遗传差异因子系统、个体心理差异因子系统及自然社会适应差异因子系统。我们所发现与提出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课题组设计编制了《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以此作为客观的分类工具,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 1 9 4 8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人群中确实存在9种体质类型,其中,平和质占3 2.7 5%,偏颇体质中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并从微观水平探索了体质的生物学内涵,如通过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研究,发现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并对P P A R D、P P A R G、A P M I和U C P 2 4个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发现这4种体质类型分别具有特定的S N P s多态性分布和特定的单倍型分布;其中,阳虚质甲状腺激素受体B(T R p)表达下调,为阳虚质不耐寒冷的表现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通过基因组D N A检测,发现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存在拷贝数变异和差异表达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进一步对相关基因功能分析显示了痰湿体质者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也发现,阳虚质、阴虚质与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减退,及与环核苷酸系统和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部分痰湿质存在血脂代谢紊乱、糖代谢障碍及嘌呤类代谢障碍。这些
都为体质分类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2体病(证)相关论
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它与许多特定疾病的产生有密切关系。体质状态反映正气强弱,决定发病与否。由于受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着易罹性、倾向性,形成某些(类)疾病发生的背景或基础。如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密切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湿热质、气郁质多见。“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肥人多中风,瘦人易痨嗽”等观点,反映了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体质状态也是预测疾病发展、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特点与一定的疾病谱相关,因而产生发病差异。
体质与证候既有区别,亦有联系。体质是生命、健康、疾病的载体,体质可综合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特征,证候是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类型,反映疾病演进过程中的病理特征。体质与证候主要联系表现在:其一,影响证候类型。同一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由于体质的不同能够出现不同的证候。如邪气作用于阳虚体质,可以出现寒证;而作用于阴虚体质,可以出现热证。而不同类型的体质对某些性质的致病因素有易感性。如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易感受寒湿之邪,
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易感受温热之邪,气郁体质易伤于七情等,故其证候各不同。其二,影响证候的性质。证候实际上是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形成的临床类型,证之寒热与体质阴阳有关,证之虚实与体质正气强弱有关。疾病过程是邪正斗争的过程,必然会出现邪正盛衰的消长变化,产生相应的证候,因而第1 0期王琦中医体质三论体质是证候属l生的重要因素。《素问·痹论篇》日:“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素问·逆调论篇》又日:“是人者,阴气虚,阳气
盛”,故“逢风寒而如炙如火”;而“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灵枢·刺节真邪》更明确指出“虚邪之中人也……阳盛则为热,阴盛则为寒”。所以《灵枢·五变》概而言之,日:“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以人乎……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痛风……五脏柔弱者,善病消痒……”。说明虽然同时感受风邪,同时得病,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产生的证候性质也就各异。其三,影响证候的从化。即使感受同一致病因素,由于体质的不同,邪随体化(从化),可表现出不同证候。相反,即使感受不同的致病因子,由于体质的相同,邪随体化(从化),也会表现出相同的证候。“从化”的一般规律是:素体阴虚受邪后多从热化,素体阳虚受邪后多从寒化,从而证明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有云“六气之邪,感人虽同,人受之而生病各异者,何也?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以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譬诸水火,水盛则火灭,火盛则水耗。物盛从化,理固然也。”故临床当辨因人、因证之别,人者为本,证者为标,证随人见。
3体质可调论
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每一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体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理论基础。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笔者所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进行过敏康胶囊改善过敏性疾病的实验研究,证明该药可降低小鼠抗原特异性I g E,抑制致敏小鼠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复发有良好作用,证实干预体质可改善体质偏颇。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其气,或补其阴,或温其阳,或利其湿,或开其郁,或疏其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