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论近代教会医药事业对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论近代教会医药事业对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 :伴 随近代基 督教在华 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 。西医学被 广泛介绍到 中国并对 中国传 统 医学产生了强烈 的冲击。 中国统 治者、士大夫及 医药从业人 员对来 自 西方 医学的挑 战予 以了积极 的回应 :从 开始 了解西 医知识 ,接 受西 医治疗 ,允许 传教士开 办 医药事业 ,到 中国人 自己开 办西 医药机构 ,改革 医药卫生制度 , 从 而拉 开 了中国 医学现代化 的序幕 。

    关键词 :近代 ; 基督教 ;医学现代化

    中图分类 号 : K 2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1 ) 1 2 — 0 l 1 5 — 0 8

    中国医学 现代 化是指从建立 在经验和玄学 基础上的 “ 传统 医学 ”向建立在实验 与科学基础 上的现代医学转化 , 这 一过程直到今 天仍 在继续 。而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则 是指西方 近代 医学传人 中国 ,并经历 了一个较长 时期 的 “ 中西 冲突”之后 ,逐步 在中国 医学体 系 中占主 导地 位 的过 程 。在 这一 过 程中 。基督教在华 医学事业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基督教在华 医药事业促使 了中国医学早期 现代化 。如费正清所 言 :   “ 中国的现代 西方 医学 。 在很 大程度上是传教 士示范 和教授 的结果 。 ”①

    一、 西方 医学 日益 为 中国人所 认 同

    继文艺 复兴之后 , 西方 国家经历 了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 命和对外扩 张 ,国力迅速增 长 ;而 中国却仍然在传 统的君 主专制 体制下缓慢 发展 ,国力 日渐衰弱 。西 方 国家为 了在 中 国扩充市场 ,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 ;而传教士要立 足于 中国 , 又 不得不借助 医药这一 手段 。因为免 费而有效 的医药 活动可 以打消 中国人对 西方人 的怀 疑与恐惧 . 而 “ 上帝 的仁慈”又遮掩 了掠夺 者的凶狠 与贪婪 。医学史 家王吉民指出:   “ 基督教医药事业从开始就与资本主义、帝 国主义结 下了不解之缘 。美帝在华教会 协会 曾有如下主张 :   ‘ 欲介绍基督 教于 中国.最好 的办法是通过 医药 , 欲在 中 国扩充商 品的销路 , 最好 的办法是通过教士 。医药是基督 的先 锋 ,而基督教 又是推销商 品的先锋 ” ’ 。② 在这一观念 的驱使 下 ,l 9 世 纪中叶 以后 。 大批 的基 督教和天 主教 医学传教士来 到中 国 ,他 们 在 中 国开展 “ 设 立 医 院或进 行 医 学教育 ”等 医药事业 , 从 而大规模地把近代 西方医学输入到中国。

    起 初 ,中国人对 医学传教士及其 活动  、 5 ' 存怀疑与恐 惧 ,一 直到 l 9 世 纪下 半 叶还 没 有完 全 消 除 。在 民间流传着关 于传教 士 的谣言 , 如 蒸食幼儿 、以迷 药诱 人 人 教 、以媚 药 淫亵 妇 女 、挖 眼剖 心 以入药 、 解 剖尸体 或制作 人体标本等 。③ 因此许 多传教士被认 为是邪恶之人 ,而教堂被视 为恐怖之地 。然而 ,医学传教士早期 的施医送药活动 均免费 ,且兼以救济 贫病 。这对一般 穷苦人而言无 疑具有一定 的诱惑力 。他们在无钱治 病的情况下 ,比较愿 意尝试这种免 费治疗 。久而久 之 ,各种传言 和误会 就消除了 , 而传 教士医生 的仁 慈和高 明的医术逐 渐改变 了人们 的看法 ,到传教士 开办的诊所来看病 的人越来越多 。例 如 ,伯驾在广州 的新 豆栏 医局 开张六个星期就有 4 5 0 人前来看病。 ④ 由于 越来越多的民 众推崇西 医 ,一些 曾对 西 医和 西方 人 传 教 士 )心 存“ 疑忌 ” 的士人 甚 至官吏也 逐渐改 变其 成见 ,当他们 或亲人患病而 中医治疗无效 时 。 也会 选择到 医学传教士开设 的诊所 或医院就 医。所 以 ,在伯驾 的医局里 ,不只是百姓前 来排 队就 医 , 就 是县 、省等各级 官吏 也只能如百姓 一样排 队候诊 。就连一直痛恨洋人的林则徐也 间接 地请求伯驾 为其 治病 。由于受“ 华夷 之 防”观念 的束缚 , 林 则徐 虽 患疝气 ,却不愿意亲 自 去请伯 驾为其治疗 。而是委托一名 高级行商带信 给伯 驾 ,请求 他翻译 《 各 国律例 》 ,附带请求他开列戒 除鸦片的药方 和治疗 疝气 的方法 。伯驾送给林则徐一 副疝带 ,林则徐 的病情有所好 转。从此 , 林 则徐 打消 了对西 医的疑 虑。鸦 片战争结束 以后 , 伯驾在广州重开 医院。1 8 4 3 年 ,时任钦差大 臣的耆英 到伯 驾的医 院看病 , 并 对医院赞不绝 口。事后 , 耆英 还给伯驾赠送 了两块 匾额 , 上 书 “ 妙手 回春 ” 、 “ 寿 世 济人 ” .落 款为 “ 耆宫保 书赠 伯驾 先生 ” 。官 吏对伯 驾 医药 活动 的默许 表明 中国社 会 的上层 已开始接纳西方医学 。

    晚清重 臣李鸿章对西 医态度 的转 变也是 一个典型例子 。李鸿章早 在 1 9 世纪 6 0 年代就接触 到 了西医 ,但 当时却 是漠 不关 心 。直到 1 8 7 9 年 ,李 鸿章对 西 医 的态 度才 开始 改 变 。是 年 ,李鸿 章 夫人 患病 , 李 氏遍请天津城 内外的 中医国手诊 治 ,总共延请 了 1 7 名 中医 ,其夫人 的病 不仅 未能 治好 ,反而加重了,几乎死去。在这种情况下 , 他认为所请之人都是 庸医 ,于是请求 美 国驻天津 副领事毕子 明代请 西医 。结果请到英 国伦敦会 医学传 教士马根济等给李 夫人治病 。在 马氏等西 医的治疗 下 ,李夫人 的病迅速好转并得 以痊 愈 。马根济不仅 治好 了李夫人的病 , 还 为李鸿 章衙 门 内其 他一些 人治好 了疾 病 。马根济的高超 医术 . 赢 得 了李鸿章 的好感 ,李鸿章也 因此改变 了对 西医的看法 。 并从 此开始 “ 笃信 洋医” 。⑤ 不仅如此 。李鸿章还对 中国西 医的发展 作了许多开创性 的工 作 。他捐资给 马根济创办 医院 , 并允许他在 医院传 教。这对基督教传教 士而言 , 是一次传教事业 的成 功 :这对 中国而言 ,是 中国政府 支持西 医事业 的开端 。除资 助 医学 传教 士 开设 医 院外 , 李鸿章还对 医学传教士在 中 国开办 的医学 教育事 业予 以支 持 。如 1 8 8 7 年 香 港 西 医书 院创 办 时 ,李 鸿章 不仅 是 书 院 的名誉 赞 助人 ,而且 他还 “ 于1 8 9 9 年覆函西医书院掌院以示支持” 。⑥ 李鸿章还开创 了官办西医院 的先例 。1 8 7 9 年 , 李鸿 章出资 由马根 济在 天津开办 医 院—— “ 阁 爵督部 堂施 医处 ” 。医 院设有候 诊室 、病房 、药房等 ,设 备 比较 先进 。1 8 8 8 年马根济 去世后 , 该 医 院由英 国伦敦 会买 回。此 后不久 ,李鸿章 在天津地方 乡绅的资助下 。又建立 了一所新 的官方 医院——天津 总督 医院 。在创 办北 洋海 军过程 中,李 鸿章 以天津总 督 医院为 基地 。在海 军各 口建立 了一 系列 的海军 医院 。在创办 医院的同时 .李鸿章还 开办 了近代 中国第一 所官办 医学校——北 洋 医学堂 。作 为 中国近代 最早 的 医学堂 ,它一 直持续 至 1 9 3 3 年 停办 。它 培养 了不少 陆 、海军军医 。他们对 中 国早期军事 现代化 、官办 医学教育乃至医药卫生 的发展都作 出了贡献 。

    李鸿章除 了发展 西 医事业 以外 ,还在许多场 所赞扬或宣传西 医。在天津 总督 医院开业之 际 , 李 鸿章当着英 、德 、 俄 、美等 国领事 和中 国民众 的面发表演讲 “ 对外 国医术给天津人 民带来 的好 处表示赞赏 ” 。1 8 9 6 年 ,李鸿 章访 问美 国时曾对美 国教会 人士在 华 设立 医院 表示 赞赏 。他还 希 望教 会 向 中 国“ 派遣 更多 的医学传教 士” 。⑦由于 马根济 医治好 了李夫人 的病 .此后李鸿章便 大胆地请西 医为其幕僚乃 至宫 廷人 员 治病 .他 曾请 西 医给 醇 亲王奕 裰 治病 。这些活 动无 疑扩大 了西医在 中国的影 响 ,同时也消 除了中 国上层社会对 西医 的误解 和抵 触 。从 而有利于西 医事业在 中国的发展 .为 中国医学现代化开创 了条件 。

    二、中国传统医学遭到质疑和批判

    医学传 教士在华 的医药活动广 泛地 为 中国人 所接受 必然会 动摇传统 中医在 中国医学 体系 中的主导地位 。但 是 ,对一般 民众 而言 。 接受 西医并不 意味着他们 就一定会排斥 中医 ,谁能 医治好他们 的疾 病他们 就相信 谁 ,因此他们 不可能从科 学的高度去 质疑传 统 中医 ,也不 可能对传统 中医提 出批判 。李 鸿章等晚清官僚虽然 也接纳 了西 医 ,但他们却不 排斥中医 。真正对传统 中医提 出质疑 和批判 的是如 下三种 人 :   ( 1 )那些 较早 接触西 方 医学 的传统 中医学家 ,通过 潜心钻 研 ,发现传 统 医学 存在 诸 多问题 ,于是予 以揭露 和批 判 ;   ( 2 )那 些在教 会 医学 院校或国外 尤其是 留 日 学生 )学 习西医 的人 ,他们在深入掌握西 医学之后 , 对 中医的某些认识 和做法难以理解 和接 受 ,于 是 主 张废 止 中 医 或改 造 中 医 ;( 3 )那些受 西方科学思想影 响较深 的文人 ,他们对西 医未 必精 通 ,但 他们 有 敏 锐 的思想 和犀 利 的文笔 。他们对 中医的批判尤 为尖刻 。

    王清任是第 一个方面 的代 表。王清任及 其著作《 医林改错》 ,被认为 “ 冲出了传统的中医学术的哲学基础 ” ,引发了一场 中医学术在方法论 上的革命 。 ⑧  王 清任 于 1 8 3 0 年 刊行 《 医 林改 错 》 ,作 为 一 名 中医 。 他谙熟 中医 的理论 与实践 ,因此他对 传统 医学的批判更有针 对性 ,而不是 泛泛说理 。他 在文 中指出 :   “ 著 书不明脏腑 。岂不是痴人说 梦 。治病不 明脏腑 ,何异 于盲人 夜行 。 ” “ 前 人创 著 医书脏腑 错误 。后人 遵行 立论 ,病本 先 失 。 ”⑨ 其 中 “ 脏腑 错误 ” 、 “ 病 本先 失”这八 个字表 达 了他对 数千 年来中国医家所 奉行 的 “ 循法 守度”做法 的不 满 。在书中他还 “ 指责历代 医家奉为 圭臬的 《 内经》 自相矛盾 。连篇 累牍 地攻击歧伯 、 鬼叟 区 、扁鹊等误 人非浅 。 ”他 主张通过解 剖或实践 观察认识人 的脏腑 ,而不是记诵前人 的经典著述 。这从方 法论上对传 统中医是一次 大胆的超越 。当然 ,在 当时西方 医学还没有大规模输入 中国 的情况 下 ,这种认识没有 得到医界 的认 同 , 相 反却被认为是 异端 。因而其对 中国传统医学的冲击并 不明显 。

    吴 汝 纶 、汪 大 燮 、余 云 岫是 第 二 个方 面的代表。吴汝纶在信奉 西 医后对 中医大加排斥 , 说 《 灵枢》 、 《 素 问》 、 《 本草纲 目》等医书都不足 据 ;西医解 剖学相 当准确 ,药品又多 由化 学家所定 , 所 以“ 百用百效 ” 。他认 为 中医远不 如西医 ,宋 以后 的一些 医书 “ 尽可付之一炬 ” 。在近代对 中医提 出挑 战并 主张废 止 中医 的人 当 中 ,留 日 学 生 最 多 ,汪 大燮 、 余 云岫就是其 中典型代表 。 日本作为汉文化 圈中的成员 ,中国传统 医学 “ 汉方 医学” )一直在 日本 占主导地 位。1 6 世纪 以后 ,西方 医学逐渐传 到 日本 。1 8 世纪中期 ,前野 良泽翻译介绍荷兰 医书提倡西医 .西方医学逐渐 在 日 本立足 ,当时把从荷 兰传人 的 医学称为 兰方 医学或 “ 兰 医” 。此 后 , 日 本发生 了 “ 汉 医 ”与 “ 兰 医” 的论 争 。明治 维新 以后 ,随着 日本全 面接受西方 文明 ,也实施 了一 系列废止中医的措施 ,此后 日本医学得 到了全新 的发展 。 日本 废 止 “ 汉 医 ”的作 法 对 留 日学生 产 生 了重 要影响。曾经 留学 日 本 的汪 大燮在 民国初 年任教育部 总长 ,在 “ 民元教育 系统漏列 中医”事件之后 。 在接见要求 为学 会立案 的北京 中医学会代 表时说 “ 余决意今后废 去中 医 , 不 用 中药 。所谓 立案一节 , 难 以照 准 。 ”这不仅 表 明了他废 止 中医 的决 心 ,也反 映了要 为 “ 中医学 会 ”在 国 民政府 立 案 也是 不 可能的。余 云岫反对 中医也 十分坚决 , 还 在 日 本学 医期间 。余 云 岫就 发 出 “ 长 习新 医 ,服膺 名 理 ” 的感慨,立志回国后也要革除旧医。1 9 1 4 年,余云岫发表 了著作 《 灵素 商兑》 ,开始 了对 中 国传 统 医学 的全 面批判 。他指 出 :   “ 不歼 《 内经 》 ,无 以绝 其祸根 。 ” “ 灵素之渊源 ,实在巫祝 ” ,是 占星术和 “ 不科 学 的玄学 ” , “ 中医无 明确 之实 验 。无巩 固之证据 ……不 问真相是 非合 不合 也 ” 。总之 ,其 主要思想 是全 面否 定 中医 ,认 为 中医是 “ 杀 人 之祸 首 ” ,“ 如不 消灭 中医 ,不但 妨碍 民族 的繁息 ,民生 的改良” ,而且 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无从谈起 。@1 9 2 9 年 2月 2 3日 至 2 6日. 南 京 国民政府 召开第一届 中央卫生委员会 . 余 云岫 以中华 民 国医药学会 上海分会会长 的身份 参加会议 , 提 出 《 废止 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 障碍 》的议案 ,并获得 会议通过 。虽然 , 余 云岫废除 中医的思想并非直接 来源于基督教传 教士 ,但1 9 世纪 末 2 0 世 纪初基 督 教在华 医药事 业 的繁荣 。的确给这种思想的产生提供 了土壤 。

    鲁迅 、郭 沫若等是第 三个 方面的代表 。鲁 迅和郭沫若都有 留学 日 本学 习西医的经历 ,而且后来 都弃 医从文 。在他 们早年 的著 作 中,都 曾经 流露 出对中医的不 满甚至批判 。鲁迅 1 9 0 2 年至 1 9 0 9 年 留学日本 ,在 日 本期 间 ,有感 于 “ 日本维新是大半 发端于西方 医学的事实 ” ,于是 1 9 0 4 年入 日本仙 台医学专 门学校学 习西医 。西 医的熏陶 。再加上早年 在家乡 目睹 中医何廉 臣给父亲治疗疾 病过程 中的一 些荒唐事情 以及 中医治疗无效 而使其 父亲痛苦不堪 的记忆 ,而产生 了对 中 医的不 满。因此 ,他在 《 呐喊 自序》 、 《 父 亲 的病》 中对 中 医都 进 行严 厉 的批 评 ,并 发誓 “ 决不看 中医 ” 。郭沫若 1 9 1 4 年 到 日 本 九州帝 国大学学 习西 医 。由于所学之 西医为西方 近代科学之一部分 ,推崇科学 的思想倾 向.促使他对 西医产 生好感 .而对 代表 “ 旧文化 ”的 中医却痛恨 而加以鞭挞 。这种态 度 ,在他 的言论 中时有流露 。即便到 了 1 9 4 4 年 , 郭 沫若 曾在 《 新华 日 报 》上发 表 文章谈 “ 中医科学 化”问题 。他指 出 :   “ 首先要对 中医大夫进 行 ‘ 再 教育 ’ , 需要 学 习全部 的西 医教程方准行 医 。 ” “ 只是 中医 )文 献上 的 问题 ,与行医无关 ,在 医学 院里不作必修科 目。只须有志 者作为研究 问题 。 ”言下 之意就 是 中医理论 没有 临床 指导 意义 ,应束 之高 阁 。他还 说 :   “ 国医治好 的病 ,反 正都是 自己会 好 的病 。 ”鲁迅 、郭沫若 等代 表 中国社会 知识分子 阶层 。他们对西 医推崇而贬抑 中医的观点与他们早年 直接学 习西 医不无关系 , 但 同样与 2 0 世纪初 基督 教在华 医 药事业 的繁 荣及其 本 土化对 中国医学乃 至中国社会 的影响不无关系 。

    上 述 各个 方 面对 于 中国传 统 医 学 的质 疑 和批判 ,直接影 响到政 府 的 决策 ,最 终 上 升到 国 家意志 。 从 而在 中国历史 上出现 了两 次 “ 废 止 中医”的政府行 为 。当然也 引起 了中医界 的抗 争 。第一次发生 在 1 9 1 2 年 月 全 国临时教 育会议 之 后 。此 次会议制定 了 《 大学令》和 《 专 门学校令》 , 决定大学中设医科 . 专 门学校 中设 医学专 门学 校和药学专 门学校 。1 1 月 ,教育部根据这两个法令 又制定了具体的 “ 医学专 门学 校规程 ”和 “ 药 学专 门学校 规程” ,医学设 4 8 个科 目。药学设 3 1 个科 目。但是都 没有中医药学 的 内容 。1 9 1 3 年 月 ,教 育部 又公 布 了“ 大学规程 ” 。医科 分为 医学 门和药学 门 .医学门设5 1 个 科 目, 药 学 门设 5 2 个 科 目,仅药 学 门中有 中医药学及实 习两科 。这表 明 。中国医药学正 式被排除在 国家教育 系统之外 。这一 事件 引起 了中医界的强 烈抗 议 。从 1 9 1 2 年 底 到 1 9 1 4 年 初 .上海 、福州 、广州 、 南 京 、香港等地 中医界人士纷纷 组织起来 ,成立 中医药团体 ,创办 中医药刊物 , 从 理论上对争取 中医的合法地位进行 呼吁 .从实践上 通过开展 中医药教育等 活动来与政府抗 争 。第二次 废止 中医 的政 府 行 为 发 生 在 1 9 2 8年 底 到 1 9 2 9年 月 。1 9 2 8 年 1 1 月 1 1日,南京 国民政府设立卫 生部 ,下设总务 、医政 、保健 、防疫 、统计五 司 , 另 设 中央卫生委员会为设计审议机关 。1 2 月 日政府公布全国卫生行政 系统大纲 。规定省设 卫生处 , 市设 卫生局 ,卫生行政 系统正式确立 。这一新 的卫 生行政体系仍然 把中医药排斥在 外 。1 9 2 9 年 月 2 3日 至 2 5日。国民政 府卫 生 部 在南 京 召开 第一 届 卫 生委 员会 , 共 5 0 余人 参加 。但其 中却 没有 一名 中 医界 的代表 。大会共 计讨 论 4 0多个议 案 ,涉及 到 中医的议案有 个 , 其 中坚 决主张废止 中医 的议案 就是 其中之一 ,那就是 中 国医药联合会 上海分会 主席余云岫所提 的 《 废 止 旧医 以扫 除 医事 卫生 之 障碍》 。余云岫在提案 中举 出废止 中医的 四点理 由 , 并 说 “ 旧医一 日 不 除 ,民众思想一 日 不 变 ,新 医事业 一 日 不向上 ,卫生行政 一 1 3 不能进展 ” 。@可见 。 其 反对 中医态 度之坚 决 。会议 对这 四项提 案 的处理 结果是 :甲、旧医登记 限至 民国十九年 底 ;乙 、禁止 旧医学校 :丙 、其余 如取缔 新 闻杂志 等非科学 医之 宣传品及登报介绍 旧医等事 由卫生部 尽力相机进行 。 国民政府 中央卫生委员 会第一次会议 通过余 云岫等提出的有关 中医议 案 之后 , 在 社会上 引起 了强 烈震动 。引起了一场更 加声势浩 大的中医界抗议活动 。

    综上所述 ,由于基督教在华医药事业的发展 。更多的 中国人接受 西医教育或接 受西 医的 “ 恩惠” 。人们 已逐渐消 除了对 西医 的恐惧 与误 解 。从 百姓到官僚 、从社会 到 国家 。在接纳 西医 、学 习西 医 、效仿 西医的过程 中 ,开始排斥传统 的中 医,不 断提出废止 中医 的主 张甚至上升到 国家行为 。当然 ,在这一过程 中也有来 自中医界 的抗争 ,他们为争取 中医的生存而奔 走呼号 。但 , 这 只局限在 中医界 ,对广大 民众 而言 .他们所 关心 的只 是 “ 疗 效 ” .对 “ 政策 ” 、   “ 科学 ”等 与之 日常生 活联 系不大 的事情 似乎不太关心 。所 以 ,在这场废 止中 医与维 护 中医 的斗争 中.废止 中医一派 因有政府 的支持和较 广的群众基础 , 最终 占了上风 。政府废 止 中医的动因和结果是要 发展西 医。因此 ,2 0 世 纪 2 0 年 代后期 ,在中国政 府 的推 动 下 .西方 医学在 中国迅 速 发展 起来 。这一 “ 弃 旧从新 ”的过程 ,也正是 中国医学现代化的重要 内涵。

    三 、 现代 医学体 系在 中 国的确 立

    在传 统 中 国 ,用 以治病 救 人 的 医学 只 是沿 袭“ 歧 黄仲景 ”之术 ,虽然 在历朝 也有 域外 医学 的传人 ,但其传统 与精髓却数 千年未有变化 。而 中国传统医学 包括 医药卫生体 制 )发生变化 .是在近代以后 的事 。随着西 方 医学 在 中国影 响的逐 步加 深 。中国的医学 体系在器物 、制度 、知识及观 念等各个层面 ,在 医疗 、医学 教育 、卫生 行政 等各 个方 面 ,都发生 了重 大的变化 。在 经历 了一个世纪 左右 的中西医 的交流 与融合之后 ,中国医学发生 了从传统到现代 的转化 ,到 2 0 世纪 3 0 年代 。 一种 全新 的医学体 系在 中国基 本 确立 ,中 国医学 基 本实 现 了现 代化 。

    . 现代 医院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 的现代 医院 最早 是 传 教士 建 立 的 教会 医院 ,从 1 8 3 5 年伯 驾在 广州创 办 眼科 医局 起 ,到 2 0世纪 2 0 年代 教会 医院 已遍 及 除西藏 、青 海 以外 的全 国各地 。据统计 .1 9 1 9 年 中 国共有 教会 医院 3 2 6所 ,分布在 2 2 个 省 ,2 3 7 个城 市。⑩ 这些 由教会开办 的医院一 般都能 采用 当时世 界上最 先进 的技 术 、设 备和 医学知识来 治疗疾病 。因此教会 医院是西 医输人 中国的最早 窗 口。例 如早 在 1 9 世 纪 4 O 年 代 ,伯驾就能用世界最 先进 的麻 醉剂乙醚 、 氯仿 等实施手术 .而这些技术 从开始在欧 洲或美 国使用 到传人中国也只三 五年时 间。由于教会 医 院采用 西医治疗见效快 ,再加上传 统 中医无法企 及 的外科 手术 。使教会 医院很快赢 得 了人们 的认 同甚 至赞誉 ,一些 官绅捐资建设教会 医院 以答谢 其治病之恩 ,一些有权势的人 出资兴 建新 式 医院。此 外 ,那些早 年在教会医院 、医学 院校 或者在 国外学 习西 医的中 国人 ,也开始创 办医院或诊所 。

    在 l 9 世纪末 2 O 世纪初 的 中国开始 出现 了官办或私人开设 的新式 医院或诊所 。在 中国最早 开办西 医诊所 的人 是黄宽 .他在英 国获得爱 丁堡 大学医学博 士后 ,于 1 8 5 7年 回 国 ,次 年 在 香港 开 办诊 所 。又如 晚清重 臣李鸿 章 曾出资由医学传教士 马根 济创办 了天津总督 医院 .在创建北 洋水师过程 中又在各军港建立 了北洋海 军 医院。最早 的官办 医院则出现在清 政府新 政 时期 。1 9 0 6 年和 1 9 0 8 年 ,清政府 相继在京城仿 照各 国在京官 医院 教会 医院 )建立 了内城官 医院和外城 官 医院。@在 民间 。社会力量 也开始创办医院 。1 8 7 2 年 由香港 当局 和民间力量共 同出资建 立了 中国首 家华 人医院——东华 医院 。这家医院最初全靠 中医治疗 , 但 医院董事会聘用 了一位经香港西 医书院培训 的华人 担任院长之后 ,西医在该 医院 日 益 发挥重 要作 用 。进 入 2 0 世 纪 以后 ,在非基督教运 动和反 帝浪潮 中 。 更 多的西式 医院诞 生并迅 速发展 起来 。如 2 0 年 代广 州 的梁 培基 ,他 曾说 “ 广州 的一些著名 医院如博 济 、柔济等都 是外 国人办 的 . 带有 慈善性质 ,为什 么中 国人不 可以 自己办 医院 呢”在这一 动议 下 ,广 州社会 名 流纷纷 捐款创办 了 “ 珠江颐养院留医院” 。⑩又如杭州 的韩 清泉 ,当他还在杭州 读书时 ,因看 到广济医 院不公 平对待华人 ,极为愤慨 ,1 9 1 1 年 , 他从 日 本 留学 回国后 ,与 留 日同学厉 绥之 、汤尔 和等人创办 了杭州 第一所 中国人创办的西医院。⑩时至 3 O 年代 ,中国人开办 的西 医院 已遍 及全 国各地 。据 国民政府 统计 ,1 9 3 7 年 中国有 医 院 1 0 2 5 所 ,病 床 3 1 0 9 5 ;在 医 疗技术和设备方 面现 代化水 平也较高 。其 中拥有 x光机的公立 医院和私立 医院分 别达到 5 0 % 和 3 2 %。这些 医院大部 分为 中国政府 和 民间力量 开办 的医 院 ,在 1 0 2 5 年 医 院 中 ,教 会 医 院 只有 1 9 2 所 ,约 占1 9 % 。

    这些 中国人 自己开办 的医院大多是按照教会 医院的模式建立 和发 展起来 的 。 而 且得到 了医学传 教士不 同程度 的支持 。费正清就指 出 :   “ 中国官员 越来 越 频 繁地 向兼 行 医术 的传教 士 征求 有关 公 共 卫生 、卫生措施 、 房 屋建筑 、供水 、政府 医 院和 医学教 育等方 面的意 见。 ”每 当决定建立 医院之前 ,当地官员还要参 观教 会 医院,然后 提出方案 , 或者 直接聘请传教士参与 医院的设计和 建设 。如袁世凯 在创 办北洋女 医院时 就在传 教士金韵 梅的建议下聘用了英 国的卫 淑贞 。这 表明 ,中国新式 医院 的建立 与医学传教士的直接 帮助 和教会医 院的影 响是分不开的。不仅如此 , 这一 时期 虽然教会 医院在数量上较本 土医院相对要少 一些 ,但是其规模 、设备 以及 医疗 技术仍 然处 于优势地位 。例如在湖北 ,1 9 3 Z 年共有 医 院 1 8 5 所 ,其 中教会 医院 只有 1 9 所 ,除了梅神父医院、 汉 口协和医院、 武昌省立医院之外 , 其他医院都无法 与教会医 院相 比 。 许 多医院医护人员只有 个 或 个 人 ,病 床数 量 大 多数 不 足 3 0 张 。这又表 明 . 教会 医院在近代 医药卫 生资源 中仍然是不可或缺 的组 成部分 ,仍然在 近代中 国医药卫生事业 中发挥着引领方向的作用 。

    . 现代 医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中 国的现代 医学 教育也是从传 教士开始 的 , 从广州博 士医校 的建立到 2 0 世纪 3 0 年代 ,全 国共有教会 医护学校 1 4 0 多所 。这些 教会 医学 校在学 制 、课程设置等方 面都给本土 医学 教育提供 了参考 。早在洋务 运动期 间 。1 8 6 7 年清政府就在 同文馆设立科学系 ,开始讲 授西医知识 ;1 8 8 1 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 医学馆 ( 1 8 9 4 年改为北洋 医学堂 1 9 0 2 年袁世凯在天津创办北 洋军医学堂 ,都是仿 教会 医学校建立起来 的。新政时期 ,1 9 0 3 年清政府颁布 了 《 大学堂章程 》 ,其 中 医科 大学分 为 医学 门和药学 门 ,医学 门设 2 9门课 .中医学作为其 中一 门且摆在首位 :药学 门设 1 7门课 。中药 材作 为其 中一 门亦摆 在首位。按 照此章 程 。1 9 0 3 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 ,1 9 0 4 年改称京师专 门医学堂 。医学实业馆开设解剖 、生理 、内外 科 、妇科 、公共卫 生科 、眼耳鼻喉科 、细菌及 动物学等西 医课程 。 馆 内还有许多西医书籍 ,如 《 内科全 书》 、 《 西 医五种》 、 《 西 医内科 理 法 》 、 《 西 医妇 科 》 、 《 西 药 大 成 》 、 《 西 药表》 、 《 八科撮 要》 、 《 西 医全体 生理 图》等 。从课程设 置 以及这些 书籍 可 以看 出 , 这是 中国第一次全面引进 西方高 等医学教育体制 的一次实践。

    1 9 1 2 年 1 1 月 ,根据 南京 临时政府颁 布 的 《 大学令》和 《 专门学校令》 ,教育部制定了 《 医学专门学校 规程》和 《 药 学专 门学 校规程》 ,医学设 4 8个科 目,药学设 3 1 个科 目;1 9 1 3 年 月 ,教育部又公 布 了 “ 大学规程 ” ,医科分为 医学 门和药学 门.医学 门设 5 1 个科 目。药学门设 5 2 个科 。这 同样是一个 西 医教 育 的章 程 , 但 其 中几乎 没有 中医类 课程 。此后 。 北洋政府 及南 京 国民政府 时期 。医学教育事业 迅速 发展起 来 。如 1 9 1 2 年 北京成 立 国立北京医学 专门学校 ( 1 9 2 4 年改为北京 医科大学 .1 9 2 8年改为北 平大学 医学 院 、杭 州成立 浙江 省立 医药专 门学校 、苏州成立 江苏医学专门学校 ( 1 9 2 7 年并人上 海 医学 院 1 9 1 6 年 保定成立 省立直 隶 医学 专门学校 ,1 9 2 6 年 广州成立 国立 中山大学 医学 院。与此 同时 , 一批 私立 医学校也相继产生 。1 9 0 9 年 ,广州创办私立广东公 医医科专 门学校 ,1 9 1 2 年张謇创办南通 医学专 门学校 ,1 9 1 5 年创 办私立北京 协和医学校 .1 9 1 8 年上海成立 了同德 医学专 门学校 同济大学 医学 院前 身1 9 2 6 年 上海郭琦 元创 办私立东南 医科大 学等 。至 1 9 3 2 年 ,全 国较有 影 响的西 医学 院达 2 7 所 ,其 中公立 国立 、省 立 、军医 ) 1 1所 . 私立 包括教会医学 院)1 6 所 , 学 生人数 共计达 3 5 2 8 人。⑩

    中国西 医教 育的发展 . 教会 医学教育 同样是先导 .它不仅 提供 了课 程方 案 ,而且 还提 供 了师资 ;不 仅部 分 医学 传教 士 自身担任 中 国西 医学校 的教师 , 而且教会 医学校还为 中国培养 了一批西 医教学力量 。例如 ,1 8 7 1 年清政府就聘请北京 双旗杆医院的 德 贞 为 同 文 馆 讲 授 生 理 学 ,此 后 , 卜世 礼( B u s h e l l   S W. 、德 秀 、满 乐 道 ( R o b e ~ C o l t m a n )等 医学 传教 士 也 在 同文馆 进行 医学 教育 。李 鸿 章1 8 8 1 年创办北洋医学堂也是在传 教士马根济的建议和支持 下创办 的。④此后 中国政府 和地方官办 的医学教育 以及 一些私立 医学教育 .或多或少地 得到 了医学传教 士的支持 。不仅 如此 ,在这一 时期 的医学院校 中有 / 是教会 医学 院校 , 无 论在 办学设施 还是在办学规模 上与公立或其他 私立医学 院相 比都要优越 。教会 医学教育事业 为近代 中国医药事业 培养了大批人 才 。他们是 当时乃至新 中国建立 以后 中国医药事业 的中坚力量 。

    . 现代 卫生行政体制 的确立

    中国医学现代化 的核心的部分就是 现代 卫生行政体制 的建立 和完善 。中国现 代卫生行政 的确立是仿 日 本 内务省卫生局而设 立的 ,表面上看不 出有传教 士参 与的痕迹 。但 日 本 现代 卫生行政 又是效 仿欧洲各 国 ,尤其是德 国的体制 。对传教士 而言 ,他们对 这种 现代卫生行政体 制是相 当熟悉而且 乐意支持的 . 尤其 是海港检疫及 其他公共卫生领 域 ,表现尤为突出。

    从卫 生行政方面看 。中国在清末 以后 就逐步建立起 了现代 卫生行政体制 。1 9 0 5 年 月 ,清政府设立 巡警部 ,分设 五司十六科 ,其 中警保 司下设卫生科 。卫生科职掌 为考核 医学堂之设置 ,考验医生给照 .并管理清道 、防疫 、计划及 审定 一切卫生 、保健 章 程 。这 是我 国政 府 机关 的名称 里第 一 次 出现“ 卫生”一词 .即第一次 出现专管公共 卫生的机构 。1 9 0 6 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厘定官制 , 设 民政部下 属五 司 ,其 中包 括卫生 司 ,卫 生 司下设 三科 :保健科,职掌为检查饮食物品、清洁江河道路 、 贫民卫生及工 厂 、剧场公共卫生 ; 检疫科 ,职掌 为预防传 染病 、种痘 、检 霉 、停 舶检 疫 ;方 术 科 ,考医 、验稳 婆 、验药业 、管理 病院 。在京 师 ,设 内 、外巡 警总厅 。下设 四处 .其 中包括卫 生处 。其职 责是 掌清 洁 、防疫 、检查 食物 、屠宰 、考 验 医务 等 。在地方设巡 警道 。下设卫生课 ,职责 同上 。1 9 1 2 年中华 民 国建 立 以后 ,中央 设 内务 部 下 设 卫 生 司 。1 9 2 7 年南京国 民政府建立 以后 。 在 内政部下设卫 生司 ,1 9 2 8 年 1 1 月 改称 卫生 部 ,下 设 总务 、医政 、保健 、防疫 、 统计 五司 ;另设 中央 卫生委员会 为设计 审议机构 。其后 又陆续设立 中央医院 、中央卫 生实验所 、西北 防疫 处 、蒙绥 防疫处 、麻醉药 品经 理处 、 公 共卫生 人员训 练所 、各海关 检疫 所等 机构 。在地 方 ,也 陆续建立 起 了卫 生机 构 ,浙江 、湖南 、甘肃 、宁夏 、 青海 五省设立卫 生实验处 . 其他 地方设 卫生处 、卫生局 或卫生委员会 ,县设卫生 院。至此 .中国从 中央到 地方建立 了一套 完整的卫生行 政体系 ,掌管 医药卫生 各项事务 。@这一套 卫生行 政体制与传统 中国的卫生体制全然 不 同.在古代 中国几乎只有太 医院这唯一 的医疗 机构 。而且专 为皇室服务 。而这种新 的卫生行政体制却 把关照 的对 象下移到 了社会 、民间 ,这也是现代 民主思想在 医药事业 中的体现 。这不 能不说受 到了西方医学现代卫 生体制 影响 . 具 体而 言 。是受 l 9 世纪末 西方 国家纷纷在租界设 卫生处 、 卫生局影 响的结果 。

    在 中国卫生行 政体系 的建立 和发展过程 中 .医学传 教士 曾予 以大力 支持 。如 1 9 3 5 年 ,湖南卫 生实验处制定 了 《 湖南卫生实验处 与教会合作 办理县卫生 院 办法 》 ,规定 :   “ 凡 已有教 会 医 院之县 份 ,其县 卫 生 院得 尽先 与 教会 医 院合 作 办理 .以省 经费 ,而避重 复 ” ,同时 又规定参 与合作 的教会 医院“ 应 一律 改组 ,定位 为某 某县 卫生 院 ” 。@这 表 明 ,在 民国时期许 多基层卫生 院就是在原教会 医院基础上 改组 而 成 的 。又如 加拿 大 长 老会 以卫 辉 惠 民 医院 、 彰德广 生医院 、怀庆恩 赐医院这三所 教会 医院为基础 , 在 河南彰德 、 卫辉 、怀庆建立 乡村 医疗卫生 网也是 一个典 型例子 。@此外 , 传 教士在 中 国的医药 活动也 揭开 了 中国近代公 共卫生 事业 的序 幕 ,他们 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 ,宣传 和组织 公共卫生公益 活动 ,致力于改变落后 的公共卫生 意识和生活习惯 。 1 9 1 5 年 ,中华博 医会 成立公 共卫 生委员 会 ,在上海 、长沙 、南京 、北京 等城市举办卫 生讲座和健康展览 ,制作幻灯 片 , 在 日历上 印制 预防结核病的知识 ,在报纸 上介绍疾病 预 防知识 等 。@在河南惠民医院门诊部和病 房中 ,护士每 天都 向人们宣传饭前 洗手 ,不 喝脏水 , 不 吃腐烂 的食 物以及妇女孕期保 健的重要性 .同时出售有关卫生 的小 册子 ,并对 农村 进 行 2 0 次巡 回演讲 ,有 时 利 用宗 教 集会 ,

    进行卫生 知识 的报 告和演示 。@传教 士的这些 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当地群众传 统的生活方式 和卫生习惯 。 改 善了当时 中国社会 的卫生状况 ,促进 了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 的发展 。

    在海港检疫方 面 ,传教士 的作 用则更大 。早 在1 8 6 3 年我 国就设立 了海关 医务所 ,负责海 港检疫 等工作 。1 8 7 3 年 ,东南亚地 区霍乱流行 ,为防止霍乱传人 我 国 ,上 海颁 布 了海 港 检疫 条 例 。此后 ,汕头 、营 口、汉 口、天津 、广州等 地相继颁布海港 检疫条例 。在各海港 检疫机构担任 医官的几乎全部 是外 国人 , 其 中不乏 医学传教士 。

    . 现代医学知识在 中国的广泛传播

    现代医学知识 的传播有 多种 途径 ,包括 编译 西医著作 、组织 医药 团体或其他研究 机构 、创办 刊物等。在这些西 医知识传播途径 中 ,基督教 医学传 教士做了大量 的基础性工作 。

    西医书籍在 中国的传播 , 最初 以来 华 的基督 教医学传教士为 主 ,如合信 、嘉约 翰 、德贞 、傅兰雅等 。甲午战争 之后 ,留 日 学 生增 多 ,于是大量 的西医书籍假 道 E t 本输 人 中国 。2 0 世纪 2 0 3 O 年代 以后 。也出现 了大批 中国人 自己编译 的西医著作 。在留 E t 学生 中 。编译 西医著作最 多的是丁福保 。 1 9 0 6年 他就 在家 乡无锡 组织 了译 书公会 .至 1 9 1 4 年 出版 其 编译 的 医学 著 作 达 8 0 余 种 ,后 人 将 其 编成“ 丁氏医学 丛书 ” 。后 来丁福保笔耕 不辍 ,一直从事医书编译 工作 ,到 1 9 3 3 年 ,其译 述和著述多达 1 6 0余 种 。在这一过程 中 , 其 他 的一些学 者也编译 出版了不少 的西医学著作 。当时出版西 医学 著作最多 的出版社是诞 生 于 1 8 9 7 年 的商务 印书馆 , 截 止 1 9 3 5年共 出版科技类 书籍 1 8 0 多种 ,其 中西 医药方面 的著 作有 1 2 1 种 。此 外 中华 书局 自开业 以来 至 1 9 4 9年 .也 出版 西 医学 书籍 达 1 0 0 余 种 。 自 1 8 5 0 年代最 早 的西 医著 作在 中国 翻译 出版 到 1 9 4 9 年 这 1 0 0年 时 间里 面 .在 中国 出版 的西 医著 作有 数 百 种之多 。西 医著作的完善 。 表 明西方 医学知识 体系在 中国基本确立 。

    虽然其 中大多数为 中国人所 为 , 尤其是进 入到2 0 世纪 以后 ,但是 在 2 0 世纪 以前西 医著作 在 中国的出版 主要来 自于基督教 医学传教士 。在西医著作编译 出版过 程 中 .中华 博医会 发挥 了 巨大 的作 用 。1 8 9 0 年博 医会成立名词委员会 ,着手医学名词的统一和规 划 工作 。中华博 医会 确定 的 医学 名词 的标准 ,一直被后来 的医学著作所采用 。1 9 0 5 年博医会成立编译委员会 ,开始大量 编译西 医书籍 。1 9 1 8 年统 计 ,博 医会 在 中国 编译 出版 的 西 医著 作 达 1 0 3种 。1 9 3 2 年博 医会并人 中华 医学会 ,此后中华医学会就成 了编译 西医著作最重要 的机构 。据统计 ,由中华博 医会 和 中华 医学会 编译 的西 医 书籍 有 7 0 多种被用作 医学 院校的教材 。由此可见 ,基督教 医学传教士在西 医学 知识 传播到 中国的过程 中发挥 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

    医学刊物也是传播医学知识 的重要途径 , 在 1 9世纪后半期 , 基督 教医学传教 士在 中国相继创 办了一些医学刊物 ,为西医知识尤其 是西医常识在 中国的传播开创 了一种较好 的形式 。中华博 医会创 办的《 博医会报》进入 2 0 世纪 以后继续发行 ,1 9 0 7 年改名为 《 中国博 医会报 》 ,1 9 2 3 年与 中华 医学会 创办的 《 中华 医学 杂志 》英 文部 分合 并 ,名 为 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并单 独 出版 。2 0 世纪 初 ,一些 留日学 生开始 创办 医学 刊物 。如 1 9 0 7 年 创刊 的有 中国医药 学社编 辑 的 《 医药学 》 、中 国国民卫 生会编辑 出版 的 《 卫生世 界》 ;1 9 0 8 年上海 出现介 绍卫生常识 的刊物 《 卫 生 白话 报 》 ,同年 汪惕予 在上 海编辑 创办 了 《 医学世 界》 ;1 9 1 0 年顾 实秋在上 海创 办了 《 上海医药报》 、中国医学研究会创办了 《 中西医学 报》等 。辛亥革命 以后 ,随着西 医院和西 医学院校在 中国 日 益增 多 ,加上新文化运 动的影 响 。 西医刊物 如雨后春 笋般 发展起来 。南京 国民政府建立之后 ,设立卫生部 以负责管理全 国医药卫 生各项工作 ,西 医药 刊更 是 大量 增加 。据 不 完全 统 计 ,到1 9 3 5 年在 中国出版的西 医药 刊物多达 2 3 7 种 。圆 这些 刊物不仅介绍世界 西医学 的最新进 展 ,而且在普及现代 医药卫生知识 方面发挥 了巨大 的作 用 。这些西 医刊 物 .不仅 大多按 照 2 0 世纪 以前基 督教 医学传教士所创 办 的西 医学 刊物的体例和规 范出版发行的 ,而且 其有许 多也是 基督教 医学传 教士 创办 的 .还有许 多是曾经在教会 医院或教会 医学 院校成长起来 的中 国西 医师创 办的 。这表 明 ,医学传 教士 同样奠定 了中国西 医药刊物兴盛 的基础 。

    西 医药学 术 团体 的产生 和发展壮大 . 也促 进 了西 医学在 中国的传播 。1 8 3 8 年 ,在华基督教医学传教士在 中国建 立 了第一个 医学传教 团体 。虽 然其 核心任务 是传教 .但 由于强调医务活动对传 教事业 的价值而 加强医学事业 的发展 .这客观上促进 了西医学 在 中 国 的传 播 。 随着 基督 教 在华 医药 事业 的发展 ,1 8 8 7 年基督 教 医学 传教 士 又组 织成 立 了医学会——中华博医会 。其宗旨就是要促进中国医药事业 的发展 , 具 体包 括 :   ( 1 )在 中 国人 之 间促进 医学科学的发展 ,交流在华传教士医生之间各种工作经验 ;   ( 2 )一 般地 培养及 促进 教会 工作 和 医学科学 的进展 ;   ( 3 )保持在 华正规 医业 的联 合与协调 ,以保存 品格 、旨趣及 友爱 的荣誉 。◎中华博 医会 成立 之后 。在其下相继 成立 了名词委 员会 、编译委员会 、 研究 委员会 、公共 卫生委员会 等 ,全方位地促进了 中国西 医学 的发展 。在华基督 教医学传教士 还于 1 9 0 9 年组 织成 立 了中 国护 士会 .主 要工作 是组织在华的外籍护士 ,统一制定护 士学校的课程 和编译 教材 ,办理护 士学校注册 、 护 士颁证等 。这 为中国护士教育奠定 了基 础 。无论是 中华博医会还是 中国护士会 。在教会 医药事业本土化 过程 中都 吸收 了一批 中国人人会 。正是这批人后来 在 中国发起创 办了学会或 团体 。例 如 曾是 中华博 医会会员或名誉 会员 的伍 连德 、颜 福庆 等 ,于 1 9 1 5 年组 织成 立 了 中华医学 会 ( N a t i o n a l   M e d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 。下设 编 辑部 、会员 部 、医学名 词 部 、公众 卫 生 部等 ,该学会 以 “ 巩 固医家交谊 ,尊重 医德 医权 ,普及 医学卫生 ,联络华洋 医界”为宗 旨。中华 医学会的成立 。 标 志着 中 国西 医学术 团体正式建立 , 也 是西医科学体 系在 中 国确立 的重 要标志 。由于中华医学会 和 中华 博 医会 在宗 旨任务 等各方 面大致 相 同 .于是 两会 于 1 9 3 2 年 正式合 并 .沿用 中华 医学会 之名 (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 。除 上 述 团 体 以外 ,中国红 十字会 、中华 民国医药学会 、中国生理学会 、中华卫 生教育会 、中国解 剖学会 、上海 医学联合会 、 全 国医师联合会等本 土医学 团体也纷纷 在中国建立 。这些 医学团体不仅促 进 了西 医学知识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而且推 动了中国现代 医学 事业 的发展 。成 为 中国 医学 现代 化 过程 中重要 的组 织 力量 。

    概言之 , 在 中 国医学早期 现代化过程 中 ,基督教在华 医药事业起 到 了奠基 和推动作用 。基督教 在中国发展各 项医药事业 ,然后 在专业化 、 本 土化过程 中使这些 医药 事业 由医学传 教士为主转 变为以专业 医生为 主 ,再转 变为 以中国的专业 医生 为主。具体而言 , 往往 是先有教会 医院 ,后有 中国 自 创 的新式 医院 : 先有教 会 医学 院校 , 后 有 中国 自 创 的西 医学 院 校 ;先有 传 教士 医药 团体 ,后 有华 人 医药 团体 ;先有 医学传教士创办 的医学刊物 , 后有 中国人自 办的医学刊物;先有医学传教士编译西医书籍 ,后有 中国人 自己编译西 医书籍 …… 总之 。西方医学体 系输 人 中 国并 确立 在 中 国医学 体 系 中 的主导 地位 .与基督 教医学传教士 的奠基和推动作 用分不开的。因此可 以说 。基督教 在华医药事业推 动了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 。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