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


    脑垂体瘤是常见颅内肿瘤的一种,而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且麻醉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手术质量。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行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麻醉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的患者9O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经CT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72岁,平均(461±34)岁;体质量4386 kg,平均(613±45)kg;麻醉等级为×15 mm29 mm×32mm。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各1O例,合并重度通气功能障碍1例,合并心电图异常12例。观察组男3O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454±377)岁;体质量4283 kg,平均(605±41)kg;麻醉等级为ASA I~Ⅲ级,瘤体面积在13mm×14 mm29 mnx 31 mm。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1O例,合并重度通气功能障碍2例,合并心电图异常11例。2组均有程度不同的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肢端肥大、视物模糊等症。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麻醉等级、瘤体面积、并发症及主要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方法 2组患者均要求术前禁食。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并于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面罩吸氧,然后以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给药剂量分别是152 mgkg01 mgkg3~gkg012 mgkg。缓慢静脉推注并行诱导插管。

        A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调节瑞芬太尼的用量控制患者血压变化,麻醉维持选择芬太尼,给药剂量为0308 g(kg·min),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进行处理,给予乌拉地尔静脉注射调节控制血压变化,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和异氟烷吸人,丙泊酚给药剂量46 mg(kg·h),异氟烷吸人浓度为05  l_0  ,麻醉维持选择间断性静脉注射芬太尼及维库溴胺。患者在行气管插管之后,给予间歇正压通气,保持呼吸比为12,频率1012次/min。要求术中血压下降程度不超过术前血压的2O[2] 。

        将鼻内镜经从单侧鼻腔置人后,确定患者的蝶窦开口位置,将蝶窦前壁打开,并将内窥镜送人到蝶窦腔内,再将鞍底硬脑膜打开,使瘤体完全暴露在视野下,完全刮除,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术腔,并采用海绵填塞蝶窦处,然后实施鼻中隔创面复位,于鼻腔处填塞油纱条。

    1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及术后的清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等。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检验,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可见,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来进行彻底的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经鼻窦内窥镜脑垂体瘤摘除术不仅创伤小、对患者的损伤小,且手术视野更为清晰,操作准确l3],术后恢复也更快,已经广泛应用于垂体瘤的治疗过程中。术中的麻醉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和质量,因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比较了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患者的清醒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可见,两种麻醉方式均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效果,有利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但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清醒时间也有重要联系,清醒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术后恢复。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全静脉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问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显著优于B组,与朱立宏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共同印证了其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