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泌尿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引起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12月54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医院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540例患者中合并医院感染45例(8.33%,45/540);分别为泌尿道感染24例,呼吸道感染12例,切口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女性、合并疾病、实施有创诊治措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P<0.05),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关键词]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原因。泌尿外科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区域[1]。笔者对泌尿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造成泌尿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40例,泌尿外科疾病为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睾丸鞘膜积液、前列腺癌、肾肿瘤、肾输尿管结石等;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平均(59.56±13.45)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合并医院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2]
)将合并医院感染者作为观察组,无医院感染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是否合并其他疾病(COPD,脑血管意外、2DM等)、有创诊治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等方面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
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40例患者中合并医院感染45例(8.33%,45/540),分别为泌尿道感染24例,呼吸道感染12例,切口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女性、合并疾病、实施有创诊治措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P<0.05),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虽然泌尿外科手术水平、无菌操作过程及预防医院感染措施不断完善,但泌尿系统疾病特点如尿石症、尿道狭窄、先天畸形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本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33%,高于一般疾病医院感染的3.07%~5.57%发生率[3-4],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复杂,本文结果显示年龄大、女性、合并疾病、实施有创诊治措施多、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细菌在正常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阴道都可检到,致病力弱,属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时,体内微生态失去平衡而致病[5]。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其生理特点,在治疗中注意保护和增强其免疫功能。
本组资料显示,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女性尿路感染有关,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尿道短,排尿后的终末尿液被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污染,被污染的尿液在膀胱收缩终止后,又被吸回膀胱引起上行性尿感;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女性绝经期后激素水平明显衰退,尿道粘膜发生退行性变,缺乏IgA,膀胱的粘液层粗糙不平,细菌移行聚集和粘附在粘膜上皮引感染[6],而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低则与尿路解剖特点有关。实施尿道插管及膀胱镜等器械检查、治疗接受尿路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诱因,导尿、留尿管等侵入性操作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它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7]。因此,保持引流管的相对无菌非常重要,应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根据病情选用口径合适的硅胶尿管,保持集尿系统密闭,使用一次性密闭集尿系统。更换引流袋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导管接头用酒精棉拭子擦拭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病原体,一旦出现感染应先做细菌培养,尽快更换包括导管在内的整个系统。术前并发症在术后影响康复,致感染机会增加[8]。如高血糖会干扰白细胞的趋化性、调理素作用及吞噬作用,影响白细胞功能,且造成小血管硬化,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影响伤口愈合。慢支
合并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病变致呼吸面积逐渐减少,肺部功能已减退卧床,呼吸运动减弱,进一步影响机体供氧,同样会增加感染机会或使感染进一步加重。因此,入院后作好生命体征的测量,积极处理有并发症;积极调整血糖水平[9],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肺功能不全者,术前取半卧位、保暖、戒烟,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训练,以预防术后坠积性肺炎。
预防时使用抗生素也是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的滥用,可抑制敏感的原籍菌,外籍菌即可定植且呈优势菌生长,耐药菌株也可被选择成肠道优势菌。两种非正常优势菌扰乱了人体微生态平衡,成为内源性感染的来源。因此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菌群失调,根据血液、尿液的培养及药敏结果来选用足量、强效、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