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就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特征,以提高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方法 对200510月~200810月就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疑诊后来经内科确诊的22例儿童IM病例的专科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有18例(81.82%)腺样体异常增生,20例(90.91%)咽峡炎,其中7例(31.82%)发现扁桃体渗出物,16例(72.73%)发现颈部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结论 对于首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主诉短期严重鼻塞、咽痛,或发现扁桃体分泌物或淋巴结肿大的童,应考虑IM可能,仔细行专科检查和血液学检查,避免误诊或漏诊。

    [关键词]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耳鼻喉-头颈外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热、咽炎、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血清中嗜异性抗体滴度增高和出现EB病毒抗

    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同时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引起相应病变。我科从200510月~200810月门诊共接诊怀疑IM病例22例,后收入内科经血液学检查确诊,分析资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5.2岁。

    1.2 主诉(均为家长代诉) 22例均有发热,12例主诉近日鼻塞打鼾入睡困难,占54.55%4例主诉咽痛,占18.18%3例主诉颈部包块,占13.64%;另3例家长因发现扁桃体上白膜就诊,占13.64%

    1.3 临床特征 22例中,有18例(81.82%)腺样体异常增生,鼻腔检查见双侧鼻腔粘冻样鼻涕,不易吸引,清理干净后见双侧鼻腔通畅,行电子鼻咽镜检查,发现腺样体异常肥大,完全堵塞后鼻孔,部分长入鼻腔内,其表面可见少量渗出物,鼻咽CT检查发现鼻咽通气道异常狭窄或消失,20例(90.91%)咽峡炎,其中7例(31.82%)发现扁桃体渗出物,渗出物多呈白色或淡黄色,且于扁桃体表面均匀覆盖,可拭去,未见出血,有1例覆盖扁桃体后弓和咽侧索。16例(72.73%)发现颈部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呈黄豆至鸽蛋大小不等,活动好,无压痛,3(13.64%)淋巴结直径超过2.5cm2例颌下淋巴结,1例位于颈深上组淋巴结。

    1.4 实验室检查 22例均行血常规5分类检查。其中白细胞>10.0×109/L19(86.36%)22例淋巴细胞均大于60%,且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最高18%。考虑传单后内科检查VCA-IgM后确诊。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小儿较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血液中可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IM病原体为EB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以散发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多首诊于内科门诊,首发相关症状后就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淋巴结炎、腺样体单纯肥大等。

    本组中54.5%患者主诉鼻塞、打鼾等呼吸道阻塞症状。IM病程中出现呼吸道阻塞症状是由于咽淋巴内环的增生引起,特别是腺样体的异常增生,本组中经鼻咽纤维镜检查确诊腺样体异常增生占81.82%,其次是扁桃体的增生肥大造成口咽通道的狭窄,加上软腭、扁桃体周围软组织及舌根淋巴滤泡的肥大和炎性水肿,进一步加重了上呼吸道的阻塞。

    有学者认为重视鼻塞、打鼾等呼吸道阻塞症状,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鼻腔镜检查发现双侧鼻腔粘冻样鼻涕,由于腺样体的异常增生完全阻塞后鼻孔,造成鼻腔正常的分泌物不能流入鼻咽而堆积在鼻腔,水分蒸发后形成粘冻样鼻涕,可区别于一般鼻炎的清水样或黏性鼻涕及鼻窦炎的黏脓性鼻涕,清理鼻腔后多可见固有鼻腔通畅,黏膜肿胀不明显,中鼻道和嗅裂也少见黏脓鼻涕。腺样体异常增生区别于单纯肥大主要依靠患者的鼻塞、打鼾病程。本组12例主诉病程均小于5d。且鼻塞以我科对症治疗无效,多可经内科治疗IM后明显缓解。个别患者呼吸道阻塞可致严重梗阻,国外曾有报道严重的呼吸道梗阻需手术治疗[2]

    IM患者多合并咽腔的病变,本组病例中有20例(90.91%)合并咽峡炎,体检发扁桃体、软腭、咽后壁等黏膜弥漫性充血,扁桃体肿大,悬雍垂肿胀,咽侧索和咽后淋巴滤泡增大等。部分病例腭部黏膜出现粘膜疹,呈红斑或针尖样出血黏膜诊出现于30%85%的者,常见于悬雍垂基部,可延至软腭和硬腭,黏膜疹的存在对此病诊断甚有帮助[3]。部分病例发现扁桃体表面渗出物,岑丹阳等报道扁桃体渗出物在IM中占42.86%[4],本组中占31.82%。据我们观察,扁桃体渗出物多呈白色或淡黄色,紧附于扁桃体扁面,均匀,多于2d左右脱落,病程长者可渗出性堆积并增厚。

    部分可覆盖咽侧壁和咽后壁[5]。本组中7例做分泌物培养均报告无菌生长,Stenofors等研究发现IM合并假膜性扁桃体炎,有大量细菌生长[6],亦有国外学者报道本病常合并厌氧菌感染[7]IM合并扁桃体伪膜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发现IM合并咽峡炎,即使扁桃体渗出严重,患者的吞咽痛也不明显。这有别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且后者渗出从隐窝开口处开始,呈点状,渐融合成片状,边缘多不整齐。依照此两点临床表现,可基本区分。IM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淋巴结多肿大,约60%的患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受累,颈后三角区最常见,腋下和腹股沟次之。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及明显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8]

    本组淋巴结肿大占72.73%其中3例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2.5cm,并因此而就就诊我科。淋巴结肿大常无特异性表现,诊断IM主要依据其他临床表现和血液学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高度怀疑IM后行血常规检查,异型淋巴细胞均大于10%,基本符合诊断后收入内科进一步检查后明确。对于检查结果示异型淋巴细胞(以下简称异淋)小于10%,而临床高度怀疑IM的病例应反复查外周血象,不能因为一次异淋小于10%否定IM诊断,因为异淋多在病初第3天出现,一周末渐增多,可达10%23周达最高,病程中异淋可持续存在7周大于10%。另外,需注意与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科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鉴别[9],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总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首诊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患儿多可发现口咽、鼻咽病变和淋巴结肿大等,需仔细检查和鉴别,谨防误诊和漏诊。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