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摘要】中医药治疗新型传染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人才的匮乏却严重的制约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文章从树立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理念,重视中医传染病人才培养;加强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及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发展等五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医传染病学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关键词】中医学;人才培养;中医传染病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使人类再次面临巨大挑战。以实现全面提高我国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控制水平,完善国家传染病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三大技术支撑体系,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服务为最终目标的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各领域课题已先后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相关研究作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整体提高中医防治重大传染病的能力与水平,是政府组织的高规格、高起点、高投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联合攻关,不仅是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更重要的是将促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是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得以发展的重大机遇。
诚然,作为科学研究,在重大专项的实施全过程中肯定会遇见各种现实困难。而众所周知,中医药传染病学专业人才匮乏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会影响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研课题科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加快中医传染病学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是时代之需。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中医传染病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看法,供同仁讨论。
1 树立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理念。重视中医传染病人才培养
毋庸质疑,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古代医家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在浩淼的古代医籍中,记录了很多对传染病的病因、发病原理、辨证施治及预防等有较完整而系统的论述论著¨J。有些不乏为人类首创J,如1 6世纪采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术,开创了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先河。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现代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亦表明中医药在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肝炎等传染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了令人欣喜和鼓舞的成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学者的共识,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成为传染病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客观地讲,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发展却较为滞后,为更大程度的发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作用,必须重视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2 加强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平台
中医传染病学是基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阐述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学科涉及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养生康复、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交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因此要发展中医传染病学,有必要搭建临床、教学和科研平台,使其成为吸引、培养人才平台。
在学科建设中,高等院校及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应该担负起学科建设及发展职责,在现实基础之上,制定明确建设和发展目标。应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理念,借鉴现代医学技术手段及科研成果,中西互参。促进学科协调发展,使其成为阶段性学科发展及工作的方向。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目标及工作方向应相对稳定,同是又具有可变性,最终实现发展目标和方向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
在学科发展中的工作任务必须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具体化,工作制度规范常态化。可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期限考量方式。
学科基础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为学科发展提供服务。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又避免浪费,在最基本的学科发展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如资源共享、租赁、协作、依托建设等方式实现学科发展基础条件的提升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根基。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课程负责人等的方面建设,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涉及师资引进、培养、使用、提高等多个环节,不可一蹴而就,不能仅靠人才引进、人才速成方式建设,切忌浮躁情绪。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应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学科发展目标,通过诸如名师带教、外出进修、互派学者、自修、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等方式,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学术团队,汇聚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团结协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并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学科队伍。’
加强中医传染病学教材建设是学科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虽然有很多院校已经开始进行传染病方向的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但多与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相差无几。目前,缺乏中医传染病学专门教材,更缺少可供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专门教材,因此,当务之急应加快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加快教材的编写工作。
3 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
中医传染病学科的发展,归根问题是人才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医传染病学必须依赖人才,采取切实可行的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
形成专业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人才梯队是学科的生命力。人才培养可采取自有人员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模式加强人才汇聚。比如可通过名师带高徒;选送优秀教师攻读研究生;合作单位互派访问学者;选拔骨干教师,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等方式进行培养,最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技能较强,实力较雄厚的师资梯队。
4 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学术交流
中医传染病学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和提升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疗效和探讨作用机制的需要。目前,中医传染病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大多数研究团队人才层次不高,科研力量较为薄弱,科研水平滞后,与现实需求距离差距较大。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筛选具有很强科研基础和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构建一支优秀的科技团队的关键所在。学科带头人选拔应该避免终身制、唯官制和唯本本制。其次,选拔具有很好科研基础的中青年骨干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团队文化建设,依托大项目与大课题带动、自学自修、国内外相关院校联合攻关等方式进行人才能力锻炼,应重视鼓励和支持中青年骨干承担科研项目,使学术骨干早日脱颖而出。
5 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发展
人才管理机制是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竞争、人才考评、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科学的机制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人才团队的建设。中医传染病学人才建设相关管理机制应该借鉴其他成熟学科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同时结合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来制定。总体而言应该包括首席负责机制、学科带头人优选机制、学术骨干的选拔机制、人才业绩评估体系、奖惩机制、科研目标管理机制等。
总之,十一五以来,中医传染病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只有加快中医人才培养,化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才能促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水平提升,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