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科检查影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眼科检查影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摘 要 为提高医院眼科检查科室的工作效率及检查质量,迫切需要开发一套与HIS高度融合、符合西安市第一医院实际工作的眼科检查影像系统。系统实现了跨平台从HIS提取病人基本信息填充到检查工作台系统中;通过采集卡及虚拟打印两种技术采集图像并回传到服务器与医生工作站。系统上线后眼科检查科室工作效率整体至少提高10%,实现了眼科检查影像、报告的及时回传与统一存储,保证临床医生能及时看到检查结果,同时为医院眼科研究所的科研提供了可靠数据。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眼科检查 影像系统 管理系统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成熟,医院影像系统也日益完善,但由于眼科检查设备的多样性及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又要与现有HIS融合,造成各医院眼科检查影像系统依然空白,特别是与医院HIS高度融合,符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的眼科检查影像系统,在我院的需求日益强烈。
1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1 系统开发环境 基于HIS的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另设两台眼科影像系统专用服务器,分别为HP DL 580G7和HPDL388G7,存储采用EMC VNX5500。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 11g版本,客户端为联想启天M4500,操作系统为WindowsXp、Windows2003,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Basic 9.0进行开发。
1.2 病人信息提取模块 经过前期调研及多次磨合,最终确定从HIS提取病人信息,通过后台运行程序及前台的病人信息窗口,直接将病人基本信息填充到检查工作台软件中,既兼了医生的操作习惯,也节省了医生工作时间,避免重复输入病人信息及输错等情况。
医生只要打开工作台界面,将光标定到病人信息的任何一个字段,病患信息窗口将自动弹出,并列出本工作台需要检查的所有病人信息,医生只需双击即可将病人信息准确地从HIS中提取并填充到检查工作台系统中。这项功能实现了系统与我院HIS系统的跨平台对接,将检查医生从不断询问病人信息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各检查科室的日检查人次得到很大提高。例如,高峰时段原有OCT检查平均每日做70人左右,目前可做到120人左右,UBM从12人/日增加到16人/日。
1.3 图像回传处理及计费打印模块 经前期实地调研及实验,在图像回传处理方面,将我院眼科检查仪器分为两类:一类为采集类,如眼A超、眼B超等;一类为虚拟打印类,如眼科OCT、眼科UBM等。采集类是通过专用采集卡采集检查仪器的影像后,经后台程序自动处理为相应格式,回传到服务器及医生工作站。虚拟打印类则是在眼科检查工作站打印报告,同时保存一份回传到服务器及医生工作站。这样医生可以在病人做完检查后及时看到检查结果,也方便后期病人复查时调取以前的检查结果对比。为提高医生检查效率,将OCR自动识别、报告图像上传入库、自动匹配检查信息等相关操作都放到后台自动运行,使医生在前台操作无任何感觉,无需等待,真正达到采集完病人影像即可马上打印出报告,中间没有任何等待。
回传图像的同时,系统还实现了自动计费,只要住院病人做完检查,报告打印后,系统将自动扣除费用,无需再人工计费,从而使检查医生有更多时间去为病人服务。门诊病人则
通过一卡通在前台分诊台处扣费,然后进入叫号排队队列。
为提高医生书写报告速度,将医生的报告根据各自需求做成模板,出报告时只需做简短修改即可,大大提高了医生书写报告的速度。
2 系统的应用效果
2.1 节省病人及医生时间,提高检查医生工作效率 为提高眼科医生工作效率,在程序上做了以下几方面调整,包括:检查科室录入病人信息原来至少需要3-10分钟,现在只需几秒钟;后台处理病人信息匹配及回传时,前台无需等待便可继续做检查;报告书写采用模板,减少医生输入量;做完检查自动计费,住院病人做完检查自动计费,门诊病人在排队叫号前如发现卡内钱不够,要充钱计费后才能排队,避免以前到检查科室医生核对计费的情况,节省时间并避免漏费。据统计,系统上线后整个眼科检查工作效率至少提高10%。
2.2 方便临床医生及病人随时查询,为科研提供便利 眼科检查系统上线以来,病人只要做完检查临床医生即可实时看到检查结果,同时对老病人可随时查看以前结果,避免了病人既往检查结果丢失无法作对比的情况。同时,大量检查信息的集中存储、与HIS高度融合,便于我院眼科研究所提取眼科研究材料,从而为眼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结论
眼科检查影像系统共接入检查仪器16台,医生访问点267个,较之前节省人力7人,节省台式电脑12台,同时与叫号系统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检查大厅病号扎堆忙乱的情况,使检查大厅井然有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生工作量,提高了眼科检查医师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病人时间,受到院领导及临床医生一致好评,使我院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