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士疲劳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疲劳与压力源状况,探讨疲劳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找出解决办法以预防疲劳的进一步恶化,防止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 I)及护士压力源量表对我市四家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12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科护士存在疲劳者占95%,且有明显的情境特异性。而疲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有关的压力、病人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等。结论:疲劳在儿科护士中普遍存在,它来源于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疲劳问题,注重她们的行为心理管理。同时,作为儿科护士也应该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士;疲劳;压力源
疲劳是指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虚弱的感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与长期过重的工作压力有关。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当今医疗队伍中一个重要问题[1,2]。护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相当比例的护士工作负荷过大、健康状况欠佳,易患疲劳[3]。中国护士中工作有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 9.1%[4]。儿科护士因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长期连续超负荷工作,导致心理压力大、疲劳,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了解儿科护士的疲劳状态,探讨疲劳原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对我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 0名儿科护士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我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护士随机抽取12 0名为样本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均在儿科工作1年以上,无严重疾病及精神病史。
1.2调查方法
1.2.1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每月夜班个数、自我感觉劳累持续时间等。作者单位:6 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血管病房冯贵碧:女,本科,主管护师
1.2.2疲劳评定量表(f at i g u e assess m e n t i n s t r u m en t,F A I)FA I由美国精神行为科学研究室的Joseph E S c h w art z等于1993年制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该量表包括4个因子共29个条目。4个因子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评价疲劳特点,因子1用于评定疲劳的严重性;因子2反映一个人的疲劳对特殊情形(寒、热、精神紧张等)的敏感性,评价疲劳是否具有情境的特异性;因子3反映疲劳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如缺乏耐心、精力不集中);因子4反映一个人的疲劳是否对休息或睡眠有反应。每个条目从/完全不同意0到/完全同意0共分7个层次,得分为1~7分。疲劳评定标准:小于4分为无疲劳;4分为一般性疲劳;5分为中度疲劳;大于或等于6分为重度疲劳。
1.2.3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6]采用目前国内最常使用,信度最高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本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成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与工作量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压力的程度越大。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 S 1 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所获得数据采用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对护士疲劳状况与其职业压力源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法。
2结果
2.1儿科护士一般资料(表1)
2.2儿科护士疲劳状况
2.2.1儿科护士疲劳程度儿科护士无疲劳者占5%,有疲劳者占9 5%,其中中、重度疲劳者占6 8.33%(表2)。
2.2.2 F A I疲劳评定量表中各因子分值,所有因子的分值均高于4分(表3)。
2.3儿科护士压力源状况
在儿科护士压力源的5个方面中,来自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评分最高(表4)
表4儿科护士压力源状况(x?s,分)
2.4儿科护士疲劳状况与其职业压力的相关分析
以儿科护士疲劳状况的总分值为因变量Y,其职业压力源的五个方面分别为自变量X1~X5,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90 9+0.17 8 X1+0.099 X2+0.0 27 X3+0.101 X4+0.014X5,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压力源对疲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X1、X4、X
2、X3、X5。
3讨论
3.1儿科护士存在疲劳状况
由表2可以看到儿科护士有疲劳者占9 5%,明显高于我国正常人群15.1%~22.5%的报[7]
,中、重度疲劳者占68.33%,由此反映儿科护士的疲劳状况既普遍又严重。有28.3 5%的护士
自觉疲劳时间达到6个月,表明疲劳持续时间长。
3.2导致儿科护士疲劳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3.2.1年龄及夜班因素儿科护士年龄在25岁以上者占84.83%(表1),随着年龄的增长,疲劳的发生及程度都会提高。同时,儿科护士上夜班太多,每月夜班数达到1 0个的占65%(表1)。可见,频繁的夜班也是导致儿科护士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
3.2.2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是引起儿科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得分最高。而专业的高风险性、护士社会地位低等又是该因素导致疲劳的重要方面,调查中认同感达到92.96%及82.8 6%。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且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稍有疏忽都将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产生疲劳感。
3.2.3护理工作量过大及人员配置不足的因素据卫生部对全国40 0多所医院的调查,医疗机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仅为0.33:1,尚未达到卫生部19 78年有关护士配备的要求,即护士与床位比例为0.4:1[8]。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开展,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展,以及人们对卫生需求的提高,这些都对专业人员及护理人员的配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的科室,护士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患儿,同时还包括患儿的多位家长,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之外,催缴住院押金、费用查询、探视人员的秩序维持等也大都由护士来完成,承担了许多非护理工作。在本次调查中,认为超负荷工作的占8 9.6%,非护理性工作太
多的占75.6%。在这样缺乏护理人员,同时又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儿科护士产生疲劳也就显而易见了。
3.2.4病人护理方面的因素据有关研究文献表明,在影响我国成人科护士疲劳的诸因素中,该因素对导致护士疲劳程度的影响较小。而在本调查中,通过回归分析显示该因素与#1 12#护理实践与研究2 011年第8卷第4期(下半月版)儿科护士疲劳的相关系数较大,仅次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对护士的影响。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带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行业[9],它容易使人产生焦虑、紧张和压抑。儿科更是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对于儿科护士来讲,他们的服务对象包括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正确表达自己痛苦的患儿和过分疼爱孩子的家长。患儿对治疗过程中痛苦的过分表达及家长对医护人员过高的期望使得护士的很多操作难度加大。最常见的要求就是/药到病除0及/一针见血0[1 0]。上述要求一旦不能得到满足,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来讲,无论是责任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会给护士造
成一定心理上的伤害,导致疲劳的产生。
3.2.5环境方面的因素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和工作环境方面的问题对儿科护士压力的影响较小(表4)。主要存在于病房病人特别多,有加床病人且病情特别严重的情况,此时可能由于环境的杂乱、噪音以及护理患儿时各物质条件方面的限制所致。情境的特异性可促使疲劳发生,同时疲劳可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疲劳(表3)。
4结论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各种各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劳感,影响工作的质量。应引起社会及有关管理者的重视,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如改善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正确看待护士的每一项操作等。医院领导层在强调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儿科护士的行为心理管理,协助她们正确认识和舒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儿科护士自身除了加强专业素质修养之外,还要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