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儿科护士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与非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状况与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以及引起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M as l ach工作倦怠感问卷,对儿科病房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儿科护士与非儿科护士在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应积极寻找缓解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方法,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儿科 护士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儿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抢救任务多,基础护理工作繁重,周转率高。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的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儿科护士较其他科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长期的职业压力如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和缓解,容易造成护士出现职业倦怠感[1]。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抵抗力下降等,更加影响到儿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以及引起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对策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闽东地区四家综合性医院。采用整群抽取方式抽取儿科病房护士6 2,采用分层抽取方式抽取非儿科病房护士84名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职称、教育程度、工龄、每日平均工作时、工作科室等。2)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该量表由3 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方面:¹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压力源;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压力源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方面压力源;¼病人护理方面压力源;½管理人际关系方面压力源。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3)M as l ach工作倦怠问[3-4]:共2 2个条目,3个分量表测量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即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和无工作成就感。情绪倦怠感: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9个条目,总分0~5 4,得分1 9~2 6分为中度倦怠感,2 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工作冷漠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5个条目,总分0~3 0,得分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8个条目,总分0~48,得分34~3 9分为中度倦怠感,3 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所有条目采用0~6,通过累加来计算每一方面的得分。

        1.3质量控制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掌握调查表内容的标准填写和主要事项;调查监督人员审核每一份调查表,发现错漏及时给予补充更正;资料录入结束后,对每个变量的分布作统计描述,以发现异常值和错误,并进行复查纠正。随机抽 1 0%的问卷进行复查,不同率小于所有调查项目总和的5%

    1.4统计学方法调查结果运用S PS 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V2检验分析儿科护士和非儿科护士在职称及文化程度上的差别,t检验分析儿科护士和非儿科护士各因素之间的差别。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被调查儿科病房护士与非儿科病房护士在年龄、护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儿科护士和非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比较由表2和图1。可见儿科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均高于非儿科病房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儿护理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儿科护士和非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比较

         2.3 M as l ach工作倦怠问卷得分分析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儿科护士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均高于非儿科护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低于非儿科护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 5)

                   儿科和非儿科工作压力源之间得分比较

                  2  儿科和非儿科护士工作怠倦感比较

    3讨论

    3.1儿科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

        3.1.1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的问题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儿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包括社会对护士的职业认可不够,护理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行之间,医护差距大,在奖金分配、人员培训、进修等机会少,自身发展得不到支持;其次儿科的工作环境比较差,患儿流动相对较快,噪音严重超标,临时加床增多,一方面缩小了诊疗区域,使患儿难以得到满足的医治环境和优良的医疗、护理服务,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护士平均每日工作8.5小时,工作量超负荷,造成体力透支。给护士带来不良的心理刺激和较大的工作压力。

        3.1.2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护理人员所面对的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疾苦的幼儿及过于疼爱孩子的家长,且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病床周转快,静脉加药频繁,液体滴速要求高,再加上孩子多动,静脉注射后要根据体位随时调节液体滴速,液体外渗需重新穿刺等等,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相当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6]。加上儿科护士为了有较稳定的技术素质,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生活无规律,使人体正常生物钟受到破坏,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家庭正常生活及社交活动,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

        3.1.3家长对治疗病程的不理解和护患之间的误会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3.1.4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护士承受的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7],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少,同时缺乏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

    与医生的矛盾和冲突等,使原本超负荷工作的护士,工作压力无形加大。

        3.2影响儿科护士工作倦怠感的主要因素儿科护士由于要面对大量家属的要求而更易发生工作倦怠感[8]。工作压力也能直接对护士工作倦怠产生显著影响:工作压力越大,工作倦怠程度越高[9]

        3.2.1职业因素由于儿科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护理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劳动强度较高,精神负担较重,频繁面对生死极端场面,日常工作常涉及复杂的生命伦理问题,生活不规律的倒班方式,须在等级制的医务界维持与医生、同事间的人际关系等等使得儿科护士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3.2.2角色因素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而且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要求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3.2.3环境因素儿科工作环境复杂,服务对象特殊,常因噪杂零乱的环境和婴幼儿哭啼声不断刺激,严重影响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儿科病房允许有家长陪护,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都是在家长的监督下公开进行,作为家长常因孩子生病而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情绪,对护士的辛勤劳动有时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对护士面露不满、动口骂人或动手打人,从而;增加了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10]

         临床护理工作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提高适应能力。但突然而强力的心理压力或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会给护士造成无助无望的心理体检,产生工作疲倦感,造成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工作效率降低,护理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护理管理者要十分重视工作压力对护士身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士压力或使护士有机会释放内心压力,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使护士能愉快地完成各项工作。

    4对策

        4.1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和支持管理者应更多地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并及时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员配备、增加弹性时间、帮助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要等,做到人性化管理。B arb ara[11].报道,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也可有效缓解怠倦,尤其是管理者的支持,故医院管理者及同事应认同护士的工作,减轻护士当然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方面的压力,根除引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

        4.2业务技术方面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儿科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并发症及发展变化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多向经验丰富的同

    事交流学习,增强自信,排除外界干扰,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

        4.3协调医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医护之间的关系,使医生理解并尊重护士。当护士由于工作失误有过错时,避免使用抬高自己贬低护士的语言,一方面要指导其正确的工作方法,还要及时掌握其心理反应,用激励技巧给予心理指导,解除其心理压力。

        4.4运用激励机制适当运用激励机制,满足合理的心理需求,激发工作热情,加强培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满足其表彰、晋升、晋级、提升的需求。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