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摘 要:阐述了构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现实性,认为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不仅能促进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中医传统人体美学理论的介入和应用,还可以促使中医美容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中医美容;学科;中医人体美学理论
中医美容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作为一门以维护修复和创造人体形体容貌“健美”为目的的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基础就是中医学理论和美学理论。近年来中医美容的应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和中医美容关系十分密切的中医传统人体美学研究,却因急功近利思想而被长期忽视和搁置。由于不少中医美容临床实践漠视中医传统美学的理论指导,生搬硬套现代医学美学理论,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理想的美容效果。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因其审美内容和审美价值随所处时代、地域及文化教育等背景的不同而异,从而形成不同的人体审美评价标准,东西方差异特别明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中医美容在
维护人体美的实践中,应尊重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学思想对当代人审美心理的影响。而自觉应用中医传统美学思想指导中医美容实践,又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中医美容效果。因此,构建中医传统美学理论体系,不仅能促进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而且可以说,没有中医传统美学的介入或者应用,中医美容的学科建设就难以全面发展或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谨就此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大医精诚”是中医美学理论体系的精髓
“善”,是伦理学的一个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范畴。中医传统美学与善同样有密切联系,强调“善是美的前提,不善不美”的审美思想。因此,中医传统美学思想十分注重包括中医美容在内的医学工作的职业道德修养,其中典型代表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在《大医精诚》中有许多关于医风医德修养的精辟论述和教诲,与现代美学强调的医学职业道德修养不谋而合。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孙思邈认为行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技艺,此乃“大医”。而我们要成为现代美容中医师的“大医”,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美容中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心灵美上要:“发大慈恻隐之心”;在行为美上要“普救含灵之苦”,具体要求是“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不得惟利是图“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在语言美上不得沽名钓誉,“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訾毁诸医”。总之,中医美容学科和技术是“至精至微之事”,其宗旨及目的是要求锦上添花。因此,作为现代美容中医师,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才能使自己的中医美容技术精益求精。若不认真探求,急功近利求地企求一方治百病,或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浅薄庸医则只能害人害己。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亦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目前,中医美容行业利润丰厚,致使许多滥竽充数的“中医美容”行为,给许多求美者造成审美遗憾或医疗纠纷,这些看似是技术原因,但背后却隐藏着中医美学知识及传统职业道德修养的欠缺和惟利是图的动机。这不仅给求美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甚至严重后果,也损坏了中医美容名声!因此,在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医美容学科的健康发展更需要中医传统美学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加强传统美学修养和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2 中医人体美学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传统美学思想。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中国美学思想俯拾皆是,许多中医经典古籍中无处不在地散发着传统人体美学思想的耀眼光芒;中医传统人体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时至今日,仍然对中医美容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及其临床实践产生巨大影响。
医学人体美学就是从医学目标出发,将人体作为医学审美对象。它是由来已久的“人体美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人体测量法,包括活体测量和尸体测量。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胚胎发生学、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和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医学人体美包含人的形体和生命活力状态两方面,“神”即生命活力的概括,因此,“神”是医学人体美的核心要素。中医传统人体美学亦十分强调“形俱而神生”,认为无“神”的“形体”对人来说是尸体,无美可言。这是中医认识医学人体美缺一不可的要素。例如,《黄帝内经》就十5J"强调整体观,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体与自然、社会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须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才能保持形神健美,机体内外任何生理病理改变,必然涉及其他部分乃至整个机体,都会影响人体的整体美;如果形神不能相依,则发生诸多疾病。这种“形神统一⋯‘天人相应”,即传统整体审美观思想。与现代医学审美活动强调构建整体审美观,认为医学人体美是人与自然美和社会美处于健康状态下合乎目的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富有形体美和生命活力美感的人体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仍然是今天中医美容基本原则,又是医学人体审美的理论指导。
《黄帝内经》还精辟论述许多维护修复人体“形神俱美”的美学疗法,强调内调脏腑经络气血、外养皮毛肌肤形体,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形式的移精变气法、暗示疗法、默坐澄心法、情志相胜法等使机体阴阳平衡,各部体围比例和谐匀称,达到“形神俱佳”的人体
生命活力美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还涉及美学领域的体质学说,按阴阳五行法则,对人的天赋体质和气质品性划分类型,较早探讨了气质差异和不同气质类型之间的审美关系。提出人的个体问存在着体质的差异,并按阴阳、五行、肥瘦、勇怯、情志等对体质进行5-J"型,把人5J"为肥壮人、瘦人、常人(肥瘦适中)、壮士、婴儿五类;而肥人又5J"为膏、脂、肉三型。同时指出体质差异形成于胎儿期,定型和变异又取决于后天生长发育期以及外界各种因素对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体质的演化变异会影响形体美:“故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故其民皆黑色疏理,⋯⋯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有病口甘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若“起居无常⋯‘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半百而衰也”;“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疾病可导致体质的改变,使“肌肉消,胰理发泄⋯⋯令人消烁脱肉”;皆能损害形体美。
类似的传统医学美学思想在历代医籍数不胜数、汗牛充栋,许多对今天的中医美容实践仍具现实的指导意义,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同.时,这些丰富的宝藏也是建立中医传统人体美学体系的雄厚基础。
此外,古代医家引哲学理阐述医学理论,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将大自然事物的变化规律来类比阐述人的生命运动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变化,且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这种“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脏象理论和“以象论脏”的司外揣内方法。从中医人体美学角度看,也必然是中医美容临床医学审美的理论与方法,是判断人“体形美”.、“体态美”、“容貌美”与否的表象依据。
3 中医人体美学理论内容丰富
现代人体美学认为容貌美是人体审美的中心环节和对象,还有著名的“黄金律”等审美标准。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很早就对容貌审美高度重视,也有东方特色的审美标准。绵延近数千年中国传统面相术,就是专论容貌审美的!中国古代面相术以“阴阳五行”为纲,指出容貌美的条件是“五官端正”,即面部鼻额、眉眼、嘴、颧等基本组合结构应该是平衡与和谐的。具体描绘了以鼻与眉为轴的“三停五眼”——五官和颧颊平衡对称的容貌美基本图式。强调符合一定比例的和谐是人体容貌美的本质:“面为人之仪表,⋯⋯三才配合有情”。“三才”又称“三停”;如果面上三停皆匀称(各占1/3)者为上等容貌,属容貌美;而身上三停比例适中、平衡和谐者属人体美。除了静态人体审美观,还提出人体审美应该动静结合的动态人体审美观外,强调人体美应包括动作姿态的和谐协调美。如容貌审美应结合面部眉、眼、嘴配合相一致的音容笑貌的审美,腰部审美要结合行走、坐立、前后动静的审美观,形体
审美的要求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等。上述整齐平衡、和谐对称、符合比例的传统人体美学审美趣味及审美思想,与现代医学美学认为人体形式美是比例、对称、均衡、色彩及多样统一的理论不谋而合。至今对中医美容实践仍然有指导意义⋯。
中医传统人体审美观还有鲜明的美、“丑”辨别标准,比现代医学美学的人体审美标准毫不逊色!如战国时代就提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人体审美认识,与现代医学美学强调的比例协调统一惊人的相似。中医传统人体审美观的具体审美标准,从形体美到风度气质美,在不少医书都有详细生动的描述。如:“婉娩淑慎,妇人之性美矣,夫能禳纤得衷,修短合度,非徒取悦心目,抑乃尤益寿延年。”女性人体美应该是“多肌肉,丝发小眼,目精白黑5-J"明者,面体儒滑,言语声音和调而下者,其四肢百节之骨皆欲令没,肉多而骨不大者,⋯⋯”(<玉房秘诀》),“骨肉莹光,精神纯实”(《广嗣纪要》),“妇人之质,贵静而贱动,贵重而贱轻,贵厚而贱薄,贵苍而贱嫩”(张景岳《妇人规》)。认为女性内在美的特质表现应仪容柔顺温和,有美好善良的品质,谨慎持重的性格以及心神安祥;而形体美方面应高矮胖瘦得体,身材修长,骨架细小匀称,曲线lot,美,肌肤鲜嫩光滑柔顺,呼吸平和,声音语言轻柔细微,眼睛明亮,黑白5J"明,头发浓密而黑,身体健美丰满、四肢骨节处饱满,比例协调。这是多么可贵的“形神俱佳”的人体审美标准!这些从审美角度阐述女性人体美的标准,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仍然对中医美容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美学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传统人体审美观又提出“丑”辨别标准:“若恶女之相,蓬头憎面,捶项结喉,麦齿雄声,大口高鼻,目精浑浊,口及颔有高毛似鬓发者,骨节高大,黄发,少肉⋯⋯”(《玉房秘决》)。古人还指出女性如虎头熊项、横面竖眉、豺狼之质、刚狠阴恶、奸险刻薄皆为不美。认为这些是身体素质太差或性格气质与品行不佳,为择偶婚配孕育之忌 】。从现代审美角度看,这是不美的形体表现,亦是中医美容修复人体美的主要任务和对象。
此外,历代医家还有很多从中医理论阐述医学人体美学的精辟论述,如张景岳从婚配择偶及优生优育角度对女性形体美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指出:“唇短嘴小者不堪,此子处之部位也;耳小轮薄者不堪,此肾气之外候也,声细而不振者不堪,此丹田之气本也;形体薄弱者不堪,此藏蓄之宫城也;饮食纤细者不堪,此仓廪血海之源也;发焦齿豁者不堪,肝亏血肾亏精也;睛露臀削者不堪,藏不藏而无后也;颜色娇艳者不堪,与其华者去其实也;肉肥胜骨者不堪,子宫隘而肾气诎也;袅娜柔脆,筋不束骨者不堪,肝肾亏而根干不坚也
⋯ ⋯”(《妇人规》)等等 j,这就提示我们,今天的中医美容在维护、修复和创造人体形体美的医疗实践中,不仅要在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指导下,而且还需要在中医传统人体美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地域环境等等因素“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进行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可见,中医传统人体美学理论的建立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深人研究中医传统人体美学思想,中医美容的学科建设有了传统人体美学的介人和应用,将会得以全面发展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4 构建中医人体美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发展
中医美容学与中医临床各学科一样,不能生搬现代西方医学理论来指导,而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才能健康发展。
维护和创造人的形体美、功能美和精神美是包括中医美容在内的医学领域各学科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现代医学人体美学与中医传统人体美学的理论和应用是有很大区别的:现代医学人体美学主要服务于美容整形外科和美容牙科等领域,强调的是精细的量化标准,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的几位数(如黄金分割比率的0.618)。而与此相迥异,中医传统美学是在文化哲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中医传统美学思想的人体审美观更注重定性标准,强调的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淮南子·说林训》),“约略莹
体,血是荣肤,肤是饰肉,肉足冒骨,长缺合度”“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杂事秘辛》)。总之,中国哲学最强调直觉,早在《周易》就明确提出了一套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思维特点的、周密的阴阳八卦直觉推测思维模式,即整体把握的直觉思维。中医学理论的思维
特点,正是体现了这种直觉性。中医美容学脱胎于中医学,其理论指导是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因此,中医美容思维特点亦离不开中医学直觉思维模式指导,而且这种直觉思维模式在中医美容临床医患之间的审美关系中更显得突出和明显。例如:在中医美容临床有很多定性的诊断和疗效标准,笔者在中医美容临床经常遇到因为“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而就诊的求美者,经过中医药调理后恢复达到面色红润、毛发茂密光泽的审美目的。又如促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就诊的常见因素,往往是直觉感到腰、臀围度日渐增大、增粗,平时所穿的衣裤变窄、变紧,以至穿不进平时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第34卷第1期的衣裤。很少有患者是经过仔细测量换算身高体重比例后就诊的,往往有的求美者就诊时应用现代医学美
学技术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比例并不一定超过肥胖症的诊断标准。而且患者对中医美容减肥的疗效,亦多根据每日穿衣裤时的松紧感觉的直觉判断。笔者在中医美容临床就曾遇到一位的女性患者,自述近一年来身体逐渐发胖,腰臀围度日渐增大、增粗,平时所穿的衣裤逐渐变窄变紧而要求减肥,测患者身高156cm,体重55kg,腰围88cm,臀围1lOcm,若按现代医学观点没,该患者身高体重比例并未达到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根本不需要进行减肥治疗。但是我们根据中医传统美学定性标准——“形体日渐肥胖”,给予针灸埋线局部减肥治疗,7天后患者复诊述平时所穿的衣裤日渐变宽松,感觉明显有效,测腰围81 cm,臀围93 cm,14天后患者复诊述达到了理想减肥效果,再测腰围76cm,臀围90cm,然而测体重时只减少了0.5kg。本例患者如果从现代医学身高体重的标准衡量,既不属于需要治疗的肥胖症患者,而且按流行的标准体重只减少了0.5kg,似乎疗效亦不明显。但医患直觉都达到了理想减肥效果。而现代医学的围度测量证明了医患直觉定性审美标准的思维模式在中医美容临床的重要性和准确性。本例还从另一方面说明,如果死守过分单一的审美定量标准,只以身高体重比例衡量减肥效果,往往造成体重虽下降而体围比例未改变、甚至面部皮肤早衰等,达不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可见,当今中医美容临床实践审美水平的日趋提高,更加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中医传统美学的指导。因此,进一步研究与弘扬中医传统美学思想,构建中医传统人体美学理论体系,在中医美容临床中发挥直觉思维的优势,对指导中医美容的美学应用实践、培养中医美容医师的审美情操与修养,促进中医美容学科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此外,中医各学科在预防与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保健工作中,其最高宗旨也都是最大限度修复和调摄患者阴阳失衡,祛除致病因素,维护与恢复机体身心健康,达到形体和心理“形神俱佳”的健美和谐状态。同样需要中医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