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经方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中风经方组方规律分析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软件(V11),分析治疗中风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搜集历年文献中所报道的治疗中风的经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中风经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基于对筛选出的92个治疗中风经方的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6个、新处方4个。结论:明确了经方治疗中风的组方规律,表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关键词]  中风;经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组方规律

       中风病为常见多发的临床病症,被历代医家视为“风劳鼓膈”四大难证之首。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因治方严谨,配伍精当,功专效宏,被后世称为“经方”。虽然《金匮要略》中首载中风病名,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病位深浅、病情轻重有明确论述,但治疗方药较少。后世医家特别是现代医家,运用六经辨证方法,结合中风病临床表现,不断拓展经方治疗中风病的范畴,相关报道也时有所见。为探索经方治疗中风病的组方规律,笔者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新药设计课题组开发的集“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网络可视化展示”为一体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收集近年来文献报道中用于中风治疗的经方,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运

    用经方治疗中风病及相关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来源 从1990-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计算机主题词检索的方法,检索“中风”、“卒中”、“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的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查阅经方或中风专著如《当代医家论经方》、《当代医家临证精华一中风专辑》、《(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应用》、《伤寒论临床辨略》、《仲景方药研究应用精鉴》,得到经方或经方加减治疗中风的相关文献。

    1处方筛选 在得到的文献中,提取用于中风治疗的经方。对于未出现经方的方名,也没有标明“经方”者,只要处方的组成基本是以经方为基础进行加减的,且经方的组成占有一半的比例,即予纳入。同时剔除其中重复的方剂。通过筛选,共收集治疗中风的经方共92首。

    1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录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药物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在完成录入后,再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而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

    1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按中医疾病名称“中风”、处方类别“经方”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92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

    2  结果

    2治疗中风经方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系统提取出治疗中风的92首经方所包含的130种药物,通过“频次统计”,得到治疗中风药物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5的药物有42味,见表1

    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治疗中风经方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11(表示至少有11首方剂中出现),得到常用药对33个,见表2;核心组合24个,见表3;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1

    2基于熵方法的新组合及新方分析  根据本次治疗中风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出数据的预读,选择相关系数(correlation)8,惩罚系数(penalty)3,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潜在的新药物组合26个,见表4;提取组合,挖掘得到可聚类成新处方的组合共4对,见表54对核心组合聚合


    4个新方,见表6,新方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2

    讨论

        本文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为载体,利用此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用于中风治疗的92首经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得到治疗中风经方的药物使用频次,基于互信息法提取出的药对及关联

    系数,演化出8个核心组合,其中,8个核心组合进一步演化出4个候选新方。

       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得到治疗中风经方中潜在的新药物组合26个。其中有以补气为主(4)核心组合16(茯苓、人参、白术),类似四君子汤;有以温中为主(4)核心组合25(人参、干姜、白术),类似理中汤;有寒热并用(4)核心组合22(大黄、桂枝、当归);有以泻为主(3)核心组合11(枳实、大黄、厚朴、芒硝),组成与大承气汤相同;有攻补兼施(4)核心组合26(枳实、人参、芒硝);有以活血化瘀为主(4)核心


    组合20(桃仁、水蛭、土鳖虫)及核心组合4(桃仁、水蛭、虻虫、赤芍),类似抵当汤;有以理气化痰为主(4)核心组合21(清半夏、柴胡、陈皮)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核心组合如何变化,几乎每一个组合中总能看到扶正这一元素的存在,26个组合中离不开大枣、人参、生姜、干姜、茯苓、桂枝等保胃气、扶正气、温阳气之药的运用。《诸病源候论·风半身不随候》中记载:“半身不随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  ,指出了虚是中风的重要病机。李东垣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过四甸,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问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  。张鹤年从缺血性中风的先兆、诱发因素及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流变学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  。孙萍等认为气虚是形成血瘀的重要条件,血瘀是促使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病程急性期以血瘀为主,恢复期以气虚为主,气虚之中尤以脾气虚为主  。临床上,益气化瘀是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且疗效确切。周超杰对急性脑梗死11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53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59例配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9%,对照组7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由此可见,因虚而中是中风病主要病机之一,扶正以祛邪是经方治疗中风病的基本原则,补益扶正之品是治疗中风病经方的重要

    组成部分。

        基于软件分析,本研究最后提出4个治疗中风病新处方。方1由牡蛎、干姜、紫石英、防风、细辛组成,方中干姜、紫石英温补阳气,牡蛎重镇安神,配合细辛、防风辛温祛风解表,对于素体阳气不足,外感风寒而诱发中风的患者比较适宜。张朝和认为中风治疗,伤寒为法,法在救阳  。王金桥认为遵《内经》“劳者温之”、“阳生阴长”之论,用甘温方治疗中风病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  。对于感受外风者,适当配伍解表之品,表解则热退、口舌喁斜除、偏瘫除。尤在泾在《金匮翼·中风统论·卒中八法》中将“泄大邪”列为中风八法之一,指出“俟大邪既泄,然后从而调之”  。方2由丹参、石菖蒲、郁金、连翘组成,类似《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组方之意,可用于心经火盛,痰浊蒙窍,症见昏谵、烦躁的中风闭证患者。方3由桂枝、当归、大黄、细辛组成,桂枝、细辛温阳通阳,当归活血,大黄清热泻下,比较适合寒热错杂者。方4由白芍、大枣、芒硝、生姜、大黄、厚朴组成,似由大承气汤变化而来。脑卒中后便秘者临床非常多见。阳明腑实浊毒内停肠道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这些代谢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可使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浊气上逆,壅阻于肺,影响肺之宣肃,加之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较差,心肺基础疾患多,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急性中风通腑为要。体外实验显示,去芒硝大承气汤能够抑制肠源性内毒素对肺泡巨噬细胞过度诱生TNFIL1IL-6,以大承气汤经口投予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其肺灌洗液中总磷脂、白蛋白水平、表面张力等指标与模型组有明显差异,表明了承气汤对肺脏显著的

    保护效应  。本方中白芍可缓急,姜、枣保胃气,故比较适合老年中风,需攻下但又恐耗其正气者。4个新处方均组成简练,作用靶向明确,应该对形成新的治疗中风病经方有一定的启示。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