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8月至20076月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60014002200时口服降压药。治疗组根据人体血压昼夜波动的时间节律,在血压峰值前l h口服降压药,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24 hSBp峰值、24hDBp峰值、夜间SBp、夜间DBp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对照组血压波动幅度较大,部分患者有头晕、乏力、胸闷症状,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小,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大部分消失。结论根据人体血压昼夜波动的时间节律,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降压效果.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时间护理;护理干预

    高血压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控制血压是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关键。目前高血压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主要靠药物维持。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后,常主诉头痛、头晕。部分患者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失。在监护血压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血压患者晨起700900血压在较高水平,中午和下午血压则降至正常甚至偏低,这可能是上述症状的原因。通过观察我们认为这与降压药的服用方法、时间不当有关。为此,本研究对20068月至20076月我院住院和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

    观察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般资料。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疆”,收集20068月至20076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80例,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医嘱随机分为中医时间给药组(治疗组)和常规给药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2l例。女19例。年龄308l岁,平均年龄(5210±851)岁,病程05360年。平均病程(82±51)年。治疗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l82岁,平均年龄(5291±878)岁,病程l35年,平均病程(89±54)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1)给药方法。对照组分别于60014002200r_1服常规降压药;治疗组于血压峰值前1 h口服降压药,疗程均为6周。(2)血压、心率的监测。于停服降压药l周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连续动态监测血压及心率。将袖带缚于受试者右上臂.每隔30rain自动测血压1次.记录24 h收缩压(SBp)峰值和舒张压(DBp)峰值(

    DOI103760emajiron1672·7088201012007作者单位:352100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内二科(林少珍);福建省福安市闽东医院门诊部(林少玲)测收缩压或舒张压峰值与其前后各l h值的平均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心率。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r检验和t检验,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组治疗后24 h SBp峰值、24 h DBp峰值、夜间SBp、夜间DBp均较自身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但对照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大,且部分患者有头晕、乏力、胸闷症状,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较小,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大部分消失。

    讨论

    1.目前高血压护理的现状及必要性。由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时间护理在高血压的治疗应用上尚未引起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临床上护理人员仍沿用传统的给药

    方法,将全天剂量于日间以均分法给药:3次/d(80012001600)2次,d(8001600)1次,d(800)。并没有按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时间节律来给药。这样将会由于给药间隔太长.血药浓度下降较快而影响疗效,或药物在体内堆积过多而引起药物蓄积性中毒。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按时合理用药后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而传统的给药方法虽可以降压,但由于波动幅度太大,有些患者出现心脑缺血的表现.同样很多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可见时间护理高血压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中医时间护理的渊源。中医时间护理学有关内容散见于历代医籍之中.较系统论述时间医学理论的首推《内经》。《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护理、预后等均与时间节律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奠定了中医古代时间医学的立论基础,在临床护理方面已涉及中医时间护理的内容。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论述了五脏病五季的轻重变化规律:“至其所生时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这种时间节律性提示了临床护理观察的重点时间和给药护理的最佳时间。张仲景继承《内经》的系统观念,对中医时间医学的研究更加深入,从六经辨证方面总结出六经病证转归的时间规律,对中医方剂的服药时间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如治悬饮用十枣汤,注明“平旦温服之”;用皂荚“日夜一服”;用泽漆汤“温服五合,至夜尽”等,对后世时间服药护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研究12l1989年首次提出“中医时间护理学”的初步概念,探讨了中医昼夜节律护理的理论框架和I临床应用,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般昼夜节律护理。如服药时间、饮食时间、作息时间等;二是各专科昼夜节律护理(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的特殊护理)。在这种时间系统观念指导下的新的护理模式,要求根据患者最需要帮助的时间来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更有效地发挥护理的临床效能。传统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时间生物学的理论体系有一定差异,在许多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所以中医时间护理学实际应是结合护理特点又融合中西医学研究方法和成果的护理新模式,在理论构建上应广泛吸取当代中西医时间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3.中医时间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高血压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在临床中根据《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提出对高血压患者的“因时施护”。在I晦床上.因时施护重在因时给药;在人体生物节律中,昼夜节律是最主要和最明显的节律之一;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存在着显著的昼夜节律变化;在病理情况下,疾病的病情在一天中也有“慧、安、加、甚”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因病位之所在脏腑的不同而各有其特殊节律。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时间药理学”,根据机体自身节律变化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但总体血压水平较高,波动幅度也较大,治疗后血压虽有下降,节律可依然存在。在凌晨200300时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趋势,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700900时达到第一峰值,17001800时可略高,此为第=峰值,形成了“马鞍”(又称M型分布曲线){3l。而高血压治疗中常规等时问、等剂量给药,尽管可使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相对恒定.但不能平稳降压,可造成血压在白天较高时段内降压效果不理想”1。因此,高血压药物治疗目标应为不让早晨的血压上升。不让夜间血压下降过低。采用“时间护理学”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时间,使药物效应和高血压的时间生物学变化规律相一致,由此达到24 h全程平稳地控制血压的目的。J比外,也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II。每天在高血压峰值前服药,降压药物峰效应与血压高峰值相对应,利于对晨峰血压的控制,使药物的谷效应正好处于夜间,避免夜间血压过低,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此外,在中药汤剂的给药方面,当前临床上中药的服用方法,常规是一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这主要是从在体内持续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来考虑的。但这种服用法忽视了不同疾病节律变化特殊性和药物疗法的时效性,如能将头煎、二煎药液混在一起,根据汤剂的性质,择时顿服的效果往往更为满意。简言之,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之平肝剂宜夜半服;治疗肾阳虚衰型高血压之温补肾阳剂宜晨服;治疗痰湿型高血压之祛痰化湿剂宜平旦服;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之滋阴潜阳剂宜人暮服等。总之给药时要使汤剂的性质与人体昼夜阴阳消长各时段的特性相一致。如此一方面可借助人体阳气发生,阴气沉降的作用趋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又可破免药物对人体阴阳消长、气血动行等生理活动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疾病。综上所述,时间护理学理论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我们应有针对性地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通过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