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类型: 期刊 | 论文
    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浅谈中医骨科的不足与优势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中医联合治疗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患儿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中医骨科对CDH诊治的不足与优势。方法 将82CDH患儿术后随机分为中医联合治疗组(59)及常规治疗组(58),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治疗的总优良率和患侧髋臼角、前倾角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中医联合治疗组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的髋臼角及前倾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中医联合治疗可显著促进CDH患儿术后恢复,改善患肢功能,增强疗效。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医骨科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又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小儿骨科中的常见病[1]。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根据患者年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小年龄组(出生~18个月)主要以保守治疗(石膏、支具外固定)为主;行走年龄组(18个月~8岁)积极行手术(包括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治疗;大年龄组(8岁以上)常行姑息性手术(骨盆内移截骨Chiari手术、髋臼扩大术、Shanz截骨)治疗。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已有将百年的历史[2]。但其术后存在再脱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而祖国医学在术后的功能恢复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术后联合中医治疗对患儿髋关节功能及发育形态的影响,探讨中医骨科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治的不足与优势。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2005年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其中,男26例,女56例,共117髋,该组病例中双侧发病者35例,单侧发病者47例。年龄4737例,71245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中医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单侧23例,双侧18例,共59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单侧24例,双侧17例,共58髋。

    1.2 术前牵引 所有患儿行股骨稞上牵引2周左右,待股骨头降至髋臼水平位再行手术。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切开复位关节囊紧缩10例,Salter骨盆截骨术42例,Salter骨盆截骨加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12例,Pemberton截骨术8例,单纯髋臼加盖术6例,Gill截骨术4例)。术后经相应固定及皮牵引处理共6周后,中医联合治疗组同时用中医骨伤推拿治疗配合活血药物加减熏洗患肢。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功能训练[3]

    1.4 疗效评定 两组患儿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3.5年。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X线平片,比较治疗前、6个月、12个月、18个月4个时间点的髋臼角、前倾角。根据1993年全国小儿髋关节疾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发育性髓关节疗效评价标准[4]进行评价。1)优:3026分;(2)良:2521分;(3)可:2016分;(4)差:<15分。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结果

    2.1 两组总优良率比较 根据周永德等制定的标准,联合组总优良率为91.5%,其中,优59.3%,良32.2%,可5.1%,差3.4%。常规组总优良率为77.6%,其中,优53.4%,良24.1%,可15.5%,差6.9%,两组总优良率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分组           优        良       可       差     总优良率

    联合组   59    35(59.3)   19(32.2)   3(5.1)    2(3.4)     91.5%

    常规组   58    31(53.4)   14(24.1)   9(15.5)   4(6.9)     77.6%  

    X2                                                   4.366

    P                                                     0.037

    2.2 两组治疗前后髋臼角、前倾角比较 中医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患侧髋臼角由35.23°减少到23.31°,平均每月减少0.66°;前倾角由54.36°减少到34.67°,平均每月减少1.09°。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患侧髋臼角由35.18°减少到24.73°,平均每月减少0.58°;前倾角由53.95°减少到36.01°,平均每月减少1.00°。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至第18个月,中医联合组改善程度更优于常规组(P 0.05),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髋臼角的比较

    分组       n      治疗前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联合组     59     臼角    35.23±3.42    28.92±3.15  25.43±3.62     23.31±2.74

                     前倾角   54.36±3.18    42.94±2.83  38.62±3.26     34.67±3.41

    常规组     58     臼角    35.18±3.09    29.37±2.96  26.52±3.12     24.73±2.90

                     前倾角   53.95±4.98    42.83±2.06  39.27±4.32     36.01±4.52

    注:同组内与教育前相比,※P 0.01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囊、韧带松弛、机械因素等有关。而祖国医学早在《灵枢·经脉》中便有 “髀枢”、“胯骨出”、“机枢错努”、“大腿根出臼”等记载,并认为其病机与肾、肝、脾等有关,病性本虚标实,治疗上以补益脾肾,调和气血为主,配合牵引舒筋,推拿按摩等手法治疗。但因其为先天之疾,疗效不确定。随着西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其诊断方法包括B超、X线、CTMRI等,可针对不同的患儿选择不同的方法,特别是B超,已在欧洲被广泛用来筛查新生先髋患儿[5]。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特别是大龄儿童,西医学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术式多种多样,且不断改进,并且疗效确切[6-7]

    在先天性髋关节的诊断治疗中,西医学虽然存在较大优势,但同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关节僵硬、活动不利、创伤较大等[8],而祖国医学中医骨科中的复位手法对先髋患儿特别是3岁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无痛苦、不需手术,如诸蓬生等报道的超蛙式复位架系列等[9]。同时,在术后对患儿应用中药熏洗亦可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10]。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运用中药熏洗及中医骨科的推拿按摩等手法治疗对术后患儿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医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先髋手术治疗的总优良率,减少患侧髋臼角及前倾角,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骨科治疗方法在先天性髋关节的诊断及治疗中虽不及西医学规范、确切,但其独特的推拿按摩、牵引舒筋、中药薰洗等治疗方法,能够更好的改善关节功能,避免髋关节僵硬、再发脱位等并发症及后遗症,所以,中医骨科在先天性髋关节的治疗中独具特色的一面,应该值得推广。

Copyright © 2013-2024 yixueh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投稿邮箱:gudaowenhua1191@163.com 公司地址:衡水市桃城区榕花街通衢苑8号楼1-20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