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种护理方法对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2种护理方法对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移植肾能否长期存活与移植患者遵医行为及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密切相关。过去对肾移植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1],但患者仍有不遵医行为,导致移植肾失败。本研究旨在探讨效果更优的健康教育模式一临床护理路径[2],以增进肾移植患者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达到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2002年1月一2004年12月,我科对7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2种方法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一2004年12月住院的76例患者,均符合㈣制订的尿毒症诊断标准。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0.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治疗用药类别、剂型及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路径内容的制订。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健康教育计划及相关资料为肾移植患者制订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它由具体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效果评价、施教者签名等几部分组成。(2)护理人员可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每天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路径上的指标、患者的需求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直到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做出、入院的健康宣教,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随机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
3.评价方法。对2组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考核,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掌握相关知识i遵医行为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0分为合格;相关技能以熟练操作为合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观察法进行比较。
4.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进行12检验。
结 果
2组患者问卷:操作、观察结果比较分见表1、表2、表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掌握相关知识(95%)、相关技能(92.5%)、遵医行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9.4%、75.0%、77.8%);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7.5%)显著优于对照组(77.8%)。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1)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I临床常用呱进行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有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8.5~41.0℃;咳嗽,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危及生命),主要与细胞因子释放及补体的激活有关[3]。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再对症处理,患者有一定危险性,出现恐惧心理。而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后,护士提前主动干预,应用0睃n前10“n,静脉应用地塞米松10 rng,并提前备好冰块、冰帽,依据出入液量情况,适当应用利尿剂,可以有效降低高热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及肺水肿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建立健康教育路径使肾移植患者护理标准化,护理人员在使用路径过程中需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预测差异进行早期干预,从而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有预见性。患者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全过程,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2)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少量分次进行,反复教育(如自我监测:测量血压,直到患者或家属准确掌握为止),使患者容易掌握。可指导护士每天进行健康教育内容,避免了护士因年资短、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考虑在内,实现全人护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护士长随时进行质控,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示范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增进互相理解,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4)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个体差异,需随时进行评估,增加或修订教育内容,对不懂的问题,需不断学习,查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作指导,不仅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而且保证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因此,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