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经问卷调查、阶段性及长期效果评价,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在学生满意度及综合分析问题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教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教学;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多,病种杂,学时少,疾病谱变化快。既往授课多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以单纯的听课为主,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原有的教学模式及若干教学内容已不能较好地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案例教学法以其形象、模拟真实、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互动等特点在全球教学中得到推广。我们应用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进行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和2005级共426名学生,按年级匹配分为两组,实验组212人,对照组214人,两组前三年的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研究方法:实验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讨论病例并讲授相关疾病内容。具体授课步骤以提供案例一分析、提问与讨论一相关重点内容讲解一诊断思路分析一研究热点追踪的顺序进行。课后围绕重点疾病以作业形式布置2—3个病例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书面作业方式对病例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进行全面阐述。教师进行批改后进行展示、评讲。对照组按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听课。
效果评价:包括随堂效果、阶段性及长期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同时考察学生的理论课成绩,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占65%)和病例分析(占35%)。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成绩,包括病例书写(占20%)、实践操作(占20%)、床头病例答辩(20%)、出科理论考试(占40% ,命题以案例分析为主)。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从学生的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及创新思维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实验组95.3%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见表1)。
2.2 课堂教学成绩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和考试总分各项平均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习成绩考核结果
在病例书写、床头病例答辩及出科理论考试方面实验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践操作成绩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传染病学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表现为老的传染病患病人数减少或消失,但随时会卷土重来,而新的传染病又相继出现,迫使传染病教学既要学习经典传染病的内容,又要兼顾新发传染病,而教材与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脱节,教材更新周期缓慢。多数疾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临床见习和实习难以见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临床教学面临极大困难。
传染病学的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认识传染病,培养学生应对群体发病的综合能力,在经典传染病越来越少而新病种又不断涌现的复杂情况下,授课教师不但要根据世界范围内传染病流行动态适时调整授课内容,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特别是结合我国近年来SARS、艾滋病、甲型H1Nl流感、手足口病等的流行,结合地震、洪水灾难过后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向学生介绍突发疫情、灾难医学与传染病学的关联,培养学生神圣的使命感和专业的自豪感。
3.2 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教学法的学习模式是:教师课堂灌输一讲授,学生听课一背诵一练习一再现。教学以某一疾病为纵轴,按现行的教材体系展开,并遵循形式化的“逻辑一演绎”线索进行授课。对每一疾病,通常以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一固定顺序进行。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以课堂听课和笔记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互动和交流较少。单纯的、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免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被动学习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依赖、被动的品质和习惯,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问题+讨论式教学、临床诊疗思路教学和创新思维培养教学三部分内容。教师首先选择具有普遍性、综合性和实用价值的案例,案例中隐含大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信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个案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1 。
案例教学之所以有别于传统教学,首先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是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理解更透彻,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 。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师生之间平等交往,课堂变成动态、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与学也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本研究的教学效果评估表明,实验组学生的总满意率达95.3% ,学生的兴趣、理解记忆、诊断思维启发、科研创新思维四项指标,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阶段性和长期效果评估均显示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案例教学法也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以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方法,而是采用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的考核方式,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特别注意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能力表现3。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调动了学生活学活用的积极性,可以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估学生学习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分析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时刻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巨大威胁。对医学生的培养重点也逐渐向“宽口径、强能力、重预防”倾斜4。传染病教学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肩负的重任,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传染病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转换到以症状鉴别为主线的医生角色中来,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很好的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值得在传染病学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