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要:传染病学是医科各专业的必修课,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在优化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强化师资队伍等环节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关键词:传染病学;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传染病学是医科各专业的必修课,尤其在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和某些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的今天,传染病学更是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课。但由于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传染病病种越来越单一,教学病例减少,另一方面新的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东西不多,使目前教学处境表现在不是无病可教和无病可学,而是有病难寻,教、学脱节。本学系在多年的课程建设经验基础上并以参评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传染病学课程建设深度和教改力度,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环节上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染病学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传染病学课程被首都医科大学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1 优化传染病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传染病学理论课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系统性、基础性,又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目前我国传染病的格局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于疫苗、菌苗的应用,以往常见的传染病如百1咳、白喉、乙脑、鼠疫、脊髓灰质炎等明显减少;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及人类与自然界原有媒介生物及病原体接触增多等原因又引发了许多新的传染病,如爱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还有一些曾经被控制的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结核病、登革热等再度出现。而传统的传染病教学未与之相适应,如:①教学内容局限,课程安排仅以经典传染病为主线进行授课,不包括新发传染病及与感染相关的院内感染、耐药微生物感染等内容。②
教学内容庞大、重点不突出。以《传染病学》第六版为例,包括了总论和53个单病种,36个理论课时显然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③ 由于某些传染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的特点、同时受到人工免疫及其他预防措施的干预及经典传染病的减少,给学生见习和实习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根据先期教改项目的研究结果,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在首都医科大学规定的传染病学课程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多发、常见及危害性大的传染病作为教学重点,压缩一些简单的非重点疾病的授课学时,对已灭绝或基本灭绝的传染病种,可通过自学掌握,补充易流行爆发的新传染病等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学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相关理论丰富、前沿技术了解的立体型人才,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医学生而言,他们迫切想吸收不断涌现的有关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而这些增加的
内容,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这几年-的实际授课中,普遍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2 加强临床见习教学,变“灌输性临床见习”为“启发性临床见习”
传染病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在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临床思维方式,通过启发、引导及讨论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利用临床的典型病例、典型症状和体征进行示范教学。由学生亲自问病史、查体,提出尚需检查的项目和可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开展讨论,通过病例示教或典型病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全面思考分析,而不要仅仅局限在传染病的范围内考虑,然后根据不同的伴随症状、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学生的思路逐渐引向正确方向,得出正确诊断。在确诊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正确的诊断方法,学会了怎样鉴别不同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又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能动地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记忆深刻。对于一些目前已经少见的传染病则从教学图片库中取材加以弥补,避免了某些传染病病种因地方性、季节性、外来性的特点给学生见习带来诸多不便。
3 加强多媒体教学
21世纪的教学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既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随着集影像、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AI)的出现,并在教学领域中的开发与应用,使其在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1 增加学习兴趣,培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忽略了他
们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新的教学方法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其创新精神。理论课教学贯彻“少而精”的方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抓住重点,注意归纳总结,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中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上课提问方式灵活、多样化,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尽量避免教师一言堂。启发学生思考,与教师同步思维,达到师生之间互动的效果。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于其中,运用模型、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将课本中复杂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知识简化,侧重于对理论课中难点、重点的形象化讲解,一改以往
呆板概念的灌输为动感十足的视觉冲击,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更多、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
应用多媒体教学,简化了教学过程、大大减少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板书,更多的内容在前期的备课中就得以充实。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更多地体现在对屏幕内容的解释,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讲课。授课思路可以不被书写板书而停顿,此外,直接以幻灯在屏幕 显示,还可以将原本需要体现在黑板上的一些文字如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省略,节余的时间用来介绍相关的知识,并增加病例分析和讨论的内容。这样在同样的一个课时里,使用幻灯的教师可以讲授更多的内容给学生,也使每节课的效率有所提高。在这种授课过程中,学生并不会因为接受的知识增多而有反感情绪,只要媒体应用恰当,教师组织流畅,学生们的反馈意见还是非常好的。
3.3 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染病学是一门内容涉及面很广的临床学科,与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诊断学等学科
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不同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找出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及时用于传染病学的研究,以幻灯的形式直观的放映在屏幕上,帮助同学加强学科问知识的横向联系,一方面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另一方面又能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与技能,可做到能治能防,提高其今后工作和研究的质量,为控制与消灭某些传染病的流行打下基础。
3.4 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加强远程教学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标志,互联网络具有高密度信息集成以及快速传输的显著特点,应用在教学中,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所在。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体现形式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我们以教育技术标准为准绳,以教学内容为导向,以传染病学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构建了传染病学网络学习平台(http://www.jpkc.CCIIIU.edu.en),供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进行远程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经常登录专业网站,如国内外比较知名的网站: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www.infectcma.org.en),中国疾病控制中心(WWW.chinacdc.net.cn/n272442/n272530/),中国艾滋病检测网(cn.aidsl20.con),传染病知识专题(www.37c.corn.cn/topie/058/05801.asp),中华肝病网(www.chinesehepatology.net.en),Diseases& Conditions(WWW.emedicine.com)等,获取最新知识,掌握国内外专业动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将获取到的最新知识更新在此平台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之中,告诉学生们该类信息,让有条件的同学自行登录浏览,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
性1 。
4 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对每一个教学班设专人负责管理,由管理人员负责与学生问的交流。定期与课代表进行沟通,询问反馈信息,以查漏补缺。学系还在课程学习期间,发放调查表,从师德师风、授课水平、教育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其目的是既可给教师有个警示作用,还能够提供来源于学生的最直接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够有责改之,无责加勉。
5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教学团队
建立一支以优秀教师为骨干,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非常重视,出台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投入教学。重视师资队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每一位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通过示范性讲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向青年教师传经送宝,并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给予指导。合理安排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 攻读硕士、博士,与国际著名的大学建立稳定的学术合作,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留学,开展国际合作课题。目前已形成一个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经过硕士博士阶段的科研培训后,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充实,在实验技巧的掌握及科研思维的培训上有了更大的提高,再回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既充实了教学队伍,又提高了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建设传染病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必须要以学校综合实力及政策为后盾,要有先进而科学的教学内容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同时和雄厚的学科专业也密不可分。精品课程要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学系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与科研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