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区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民族地区三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床旁访视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1 年3月24 日0:00-24 :00 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应查病历为578 例,实查例数为 578例,实查率为 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7% ;现患率高的前 5位科室分别为创伤骨科、神经外科、泌尿科、产科、内分泌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胃肠道。 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可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有助于目标性监测,节约医疗成本。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852(2013)04-0065-03
现患率调查是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即某一点或短时间内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历资料,调查病例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数量,以描述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病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掌握医院感染基线,为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临夏州人民医院感控科对 2011年3 月24 日0:00-24 :00 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院2011 年3 月24 日0:00-24: 00期间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院及死亡患者,但不包括当日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按要求统一培训、统一方法、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临床科室抽调人员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填写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表,经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审核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1.3 诊断 床旁调查结果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 2001]2号确定是属于医院感染,对疑似病例由专家组讨论后决定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应查病例数为578例,实查病例数为578 例,实查率为100% 。 本次调查发现感染性疾病患者187 例。 其中社区感染171例,医院感染 1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0% 。
2.2 医院感染病例分布情况 对全院18 个临床科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病例分布于创伤骨科、神经外科、泌尿科、产科、内分泌科等科室。 见表1。
2.3 医院感染部分分布 医院感染部位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胃肠道,显示我院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占61.11% ,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77%,低于文细毛等[1]报道的 159家医院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 4.77%。 可能与个别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淡漠、缺少相应的检查、病程记录不详,无法查阅有关。
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创伤骨科、神经外科、泌尿科、产科、内分泌科,各科室感染率不同与各科室收治患者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的应用有关。
医院感染部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胃肠道,这个结果和国内报道一致[2]。 其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为61.11% ,比相关报道的高[3-7 ]。 究其原因,是因为医院各类患者集中,致使空气中致病菌较多,而入院患者的抵抗力均有所下降并患有其他疾病,加上病房的通风效果不佳,致使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增加。 手术切口感染占16.67% ,这与手术自身的风险因素有关,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多于择期手术患者;类和类切口感染高于 类切口;还有诸如:手术室的环境、医疗器械的灭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术前术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护理人员在切口换药时的无菌观念等其他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25% ,达到卫生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 60%的标准,与日常监测相比有所下降。 使用抗菌药物的302 例中,治疗用药为124 例,占41.06% ;预防用药为148 例,占 49.01%;治疗加预防为30 例,9.93%占 。 细菌培养送检率为 10.39%,远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 50%的要求,说明大多数医生不重视病原学诊断,借助微生物监测指导用药意识不强,仍习惯于经验性用药,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8-12 ]。 通过这次现患率调查,全面了解了各科室医院感染现状,增强了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控意识,对发现医院存在的特殊问题及医院感染的变化模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我院下一步的目标性监测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的科室与日常前瞻性监测结果相一致,对这些科室采取针对性的目标性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体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