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在某院儿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 年1—12 月,该院儿科未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干预,抽取此时期患者住院病历1 821 份作为对照组;2014 年1—10 月,该院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抽取此时期患者住院病历1 833 份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病历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后,该院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方法、强度、品种均显著改善,病原学检查率明显提高,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率明显下降,但高价、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呈上升趋势。结论:专项整治工作在该院儿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其他各科推广。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工作; 儿科; 应用; 效果观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系统工程[1] 。近年来,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包括预防用药不合理、无指征治疗用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不当,药物品种、剂量控制不当等)[2] ,在各级医院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儿科于2014 年1—10 月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收
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0 年1—12 月,该院未对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干预,抽取此时期患者住院病历1 821 份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 000 份,女821 份,住院时间5 ~21 d 不等,平均(11.33 ±2.56) d;2014 年1—10 月,该院儿科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抽取此时期患者住院病历1 833 份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 000 份,女833 份,住院时间5 ~21 d 不等,平均(11.32 ±2.52) d。对两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病史、诊断、抗菌药物应用名称、用法、用量等,统计两组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1.2 专项整治方法
该院儿科于2014 年1—10 月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具体如下:(1)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 以及相关文献,制订相关干预措施,以院长为组长,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小组,将行政干预、培训教育、监督检查结合在一起。(2)同院感染科、临床药学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科室检查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发现问题后提出要求,科室制订并落实纠改措施。每月对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医生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由科主任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给予医师降级处理;每季度对细菌耐药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预警;每半年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行一次修订,促使抗菌药物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4-6] 。(3)在全科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对药师及医师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特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限定不同管理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4)动态监测抗菌药物用量,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5)设计并应用抗菌药物监测统计程序[7-8] ,如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加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覆盖面,在全院范围内公示点评结果,并将其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1.3 效果评定
统计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查率、喹诺酮类使用率,比较用药频度(frequency of drug use,DDDs)排序情况。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
与专项整治前相比较,在整治后,该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明显下降,由原来的13.20%下降至11.20%,下降了2 个百分点。不过该院儿科药品使用总金额上升了21.60%,而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增加了7.10%。但是从整体情况看,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金额的占比符合卫生部门的要求(≤15%)。
2.2 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指标统计
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后,实验组除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未发生变化外,其余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均显著降低。详见表1。
2.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检查率、喹诺酮类使用率比较
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53%,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为26.21%,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病原学检查率为85.02%,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2。
2.4 两组DDDs 及排序情况统计
对照组DDDs 排序情况为:头孢唑林钠(DDDs 5632) >头孢美唑钠(DDDs 2015) >庆大霉素(DDDs 1571) >头孢曲松钠(DDDs 1520) >左氧氟沙星(DDDs1236) >甲硝唑(DDDs1111) >头孢呋辛钠(DDDs) >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克林霉素;实验组DDDs 排序情况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DDDs2951) >头孢呋辛钠(DDDs1362) >头孢唑林钠(DDDs1262) >头孢替唑钠(DDDs1095) >头孢美唑钠(DDDs806) >头孢呋辛钠(DDDs712) >克林霉素(DDDs352) >左氧氟沙星(DDDs301)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DDDs269) >头孢西丁钠(DDDs215)。该院儿科广谱、高价抗生素应用逐渐呈上升趋势。
2.5 应用抗菌药物比例
与2010 年相比,专项整治后该院儿科的住院人数增加了21.50%,但是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比例仅仅增加了2.70%。而在开展专项整治前,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66.70%,明显高于卫计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对综合医院的要求(≤60%)。而在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下降到了56.30%,符合卫计委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的要求。
2.6 应用抗菌药物的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对比
在开展专项整治前,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 是66.50 DDDs/百人天,而在专项整治活动后,降低为52.80DDDs/百人天,下降幅度为13.70%。按照卫计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 必须控制在40 DDDs/百人天,所以可知该院儿科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尚需进一步削减。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应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 ,抗菌药物的应用也能有效防治围术期感染,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可导致耐药性增加,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此外,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还可导致药物资源浪费[10] 。
一些学者[11-12] 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显著下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大幅提高,表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有重要的作用。而本研究表明,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该院儿科药品选择、患者用药时机及疗程均趋于合理,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13] 。
卫生部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14] ,预防用药时机选择在疾病治疗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结果显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后,实验组除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未发生变化外(两组均为100.00%),其余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均显著降低,表明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不正确应用情况逐步得到纠正。清洁手术应在麻醉开始时或手术开始时0.5 ~2 h给药,以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达到足以杀灭术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该院儿科实施专项干预后,清洁手术术前0.5 ~2 h 给药率由15.00%提升至100.00%,预防用药时机选择正确。药敏试验、病原学检查是合理用药的依据,该院儿科落实技术指导和行政干预后,病原学检查率由14.23%提升至85.02%,表明专项整治措施有助于临床用药模式不断改进,推进临床合理用药[15] 。
由于部分医生惧怕术后感染,过分强调手术安全性,可导致抗菌药物的疗程延长[16] ,对医师和药师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明确特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限定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之后,该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目前,该院儿科还存在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症状缓解而标本阳性检出率低的问题,为规避此项问题,日后应注意提高检测技术,并注意正确采集、留取标本。此外,临床药师应不断拓自身知识面,正确理解并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各项法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抗菌药物整治工作,该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专项整治工作在该院儿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其他各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