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士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应关系。方法: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枯竭量表(MB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市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100名儿科护士进行护士职业枯竭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MBI与SCL-90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我市儿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较Maslach常模高,个人无效感维度得分较Maslach常模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儿科护士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总分与MBI各维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我市儿科护士的职业枯竭程度较为严重,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词】护士;职业枯竭;心理健康;相关性
2010年7~8月,我们对100名儿科护士进行了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我市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100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1岁,平均(26.35±9.21)岁;护龄2~31年,平均(8.63±4.25)年;文化程度:中专14名,大专54名,本科32名;职称:护士27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44名,副主任护师9名。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生。②在儿科工作1年及以上。③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
1.2 调查工具
1.2.1 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表,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婚姻状况、护龄、工作医院等。
1.2.2 马氏人际工作者枯竭量表(MBI)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制成的问卷式量表[1,2],本量表在国外广泛应用,信度及效度较高。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情感耗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个人无效感8个条目。评分:每个条目有7个选项,“从没有”为0分,“每年有数次”为1分,“约每月1次”为2分,“每月数次”为3分,“每星期1次”为4分,“每星期数次”为5分,“每日”为6分。正向条目直接计分,即得分=0+答案选项分;反向条目计分,即得分=6-答案选项得分。22个条目中14个正向条目,8个反向条目,包括第4、7、9、12、17、18、19、21项。维度得分:各准度得分=维度条目得分之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说明程度越严重,个人无效感得分越低说明程度越严重。
1.2.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1975年),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各因子从0~4级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量表某一因子分等于各项目总分除以项目数,评分越高,心身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内容较大,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评估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SCL-90各因子中任一因子≥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3];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重度的心理卫生问题[4]。
1.3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7~8月,由两名经过培训的人员,于调查日下午2:30 3:30在安静的值班室进行调查,调查前,首先向被测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以取得其配合。讲解填写的要求,发放统一的指导语。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采取无记名的方式,独自完成问卷,不允许商量,集中答卷,当场回收。总计回收问卷100份,皆为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护士MBI各维度得分与Maslach常模比较见表1。
2.2 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以SCL-90单项分≥2分视为阳性为依据,100名护理人员平均阳性项目数为(28.67±25.32)条。100名护理人员中,有58名SCL-90因子分≥2分,占58%;有41名因子分≥3分,占41%。一个工作人员可能有一个以上因子分≥2分或≥3分,提示有58%护理人员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41%的护理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3 有、无心理问题儿科护士MBI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2.4 MBI与SCL-90相关性分析见表3。
3讨论
职业枯竭为发生在助人行业工作者身上的一种心理综合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因此MBI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5]。
“职业枯竭”目前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护理从业人员作为助人的、高压力及自我评价低的人群,其发病的潜在危险远远高于医院其他专业人群[6]。提出护理管理者在重视护理学科发展的同时,换个角度认真审视并理性思考护理人员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职业枯竭”问题,以利从容应对,有效规避[7]。近几年关于护理人员心身耗竭综合征的研究呈蓬勃发展趋势,但护理专业存在于社会大家庭中,因而从“职业枯竭”的角度来关注和研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科人才的发展将是另一种可取的方法[8]。本调查研究表1显示,儿科护士的情感耗竭处于高度水平,与Maslach耗竭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黎荣芳等[9]学者调查结果有相一致之处。说明我市儿科护士的情绪维度的疲劳程度比较严重。去人格化是枯竭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儿科护士去人格化情况亦较严重,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障碍。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枯竭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10]。本研究显示,我市儿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成就感体验较低,这与当前我市护理职业不受重视、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角色冲突、特殊的工作环境、人才流失现象较重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58%护理人员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41%的护理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我市儿科护士一部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抑郁、敌对以及人际关系紧张,提示儿科护士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表3显示,心理健康与职业枯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职业枯竭能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提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把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重视看待,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护士职业枯竭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11]。
综上所述,本调查研究表明,我市儿科护士表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障碍和低度的个人成就感,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护士职业枯竭程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儿科护士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应关系。方法: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枯竭量表(MB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市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100名儿科护士进行护士职业枯竭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MBI与SCL-90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我市儿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较Maslach常模高,个人无效感维度得分较Maslach常模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儿科护士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总分与MBI各维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我市儿科护士的职业枯竭程度较为严重,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词】护士;职业枯竭;心理健康;相关性
2010年7~8月,我们对100名儿科护士进行了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我市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100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1岁,平均(26.35±9.21)岁;护龄2~31年,平均(8.63±4.25)年;文化程度:中专14名,大专54名,本科32名;职称:护士27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44名,副主任护师9名。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全日制护理专业毕业生。②在儿科工作1年及以上。③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
1.2 调查工具
1.2.1 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表,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婚姻状况、护龄、工作医院等。
1.2.2 马氏人际工作者枯竭量表(MBI)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制成的问卷式量表[1,2],本量表在国外广泛应用,信度及效度较高。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情感耗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个人无效感8个条目。评分:每个条目有7个选项,“从没有”为0分,“每年有数次”为1分,“约每月1次”为2分,“每月数次”为3分,“每星期1次”为4分,“每星期数次”为5分,“每日”为6分。正向条目直接计分,即得分=0+答案选项分;反向条目计分,即得分=6-答案选项得分。22个条目中14个正向条目,8个反向条目,包括第4、7、9、12、17、18、19、21项。维度得分:各准度得分=维度条目得分之和。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越高说明程度越严重,个人无效感得分越低说明程度越严重。
1.2.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1975年),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分为0~4五级评分,各因子从0~4级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量表某一因子分等于各项目总分除以项目数,评分越高,心身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内容较大,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评估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SCL-90各因子中任一因子≥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3];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重度的心理卫生问题[4]。
1.3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7~8月,由两名经过培训的人员,于调查日下午2:30 3:30在安静的值班室进行调查,调查前,首先向被测试者说明调查的目的,以取得其配合。讲解填写的要求,发放统一的指导语。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采取无记名的方式,独自完成问卷,不允许商量,集中答卷,当场回收。总计回收问卷100份,皆为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护士MBI各维度得分与Maslach常模比较见表1。
2.2 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以SCL-90单项分≥2分视为阳性为依据,100名护理人员平均阳性项目数为(28.67±25.32)条。100名护理人员中,有58名SCL-90因子分≥2分,占58%;有41名因子分≥3分,占41%。一个工作人员可能有一个以上因子分≥2分或≥3分,提示有58%护理人员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41%的护理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3 有、无心理问题儿科护士MBI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
2.4 MBI与SCL-90相关性分析见表3。
3讨论
职业枯竭为发生在助人行业工作者身上的一种心理综合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因此MBI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5]。
“职业枯竭”目前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护理从业人员作为助人的、高压力及自我评价低的人群,其发病的潜在危险远远高于医院其他专业人群[6]。提出护理管理者在重视护理学科发展的同时,换个角度认真审视并理性思考护理人员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职业枯竭”问题,以利从容应对,有效规避[7]。近几年关于护理人员心身耗竭综合征的研究呈蓬勃发展趋势,但护理专业存在于社会大家庭中,因而从“职业枯竭”的角度来关注和研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科人才的发展将是另一种可取的方法[8]。本调查研究表1显示,儿科护士的情感耗竭处于高度水平,与Maslach耗竭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黎荣芳等[9]学者调查结果有相一致之处。说明我市儿科护士的情绪维度的疲劳程度比较严重。去人格化是枯竭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调查结果表明,我市儿科护士去人格化情况亦较严重,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障碍。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枯竭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10]。本研究显示,我市儿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成就感体验较低,这与当前我市护理职业不受重视、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角色冲突、特殊的工作环境、人才流失现象较重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58%护理人员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41%的护理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我市儿科护士一部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抑郁、敌对以及人际关系紧张,提示儿科护士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表3显示,心理健康与职业枯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职业枯竭能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提示作为医院管理者,应把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重视看待,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护士职业枯竭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11]。
综上所述,本调查研究表明,我市儿科护士表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障碍和低度的个人成就感,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降低护士职业枯竭程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