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化儿科常用药物剂量换算方法的探讨
简化儿科常用药物剂量换算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儿科 常用药物配制 剂量换算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07)22—2083一02
儿科用药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给药,用量少,注射室护士在配置药物时费时费心,每种药物都需根据常规剂量换算公式去换算,心算时容易出错,常导致抽取药液不够准确,而需要换算计量的药物又多,为寻求最快的计算方法,我们设计了换算表格来简化计算方法。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14名护士来配制相同药物所需的时间。利用公式V:=(Vl×G2)/G。(G1与G2单位相同)或V。一(Vl×G2)/Gl÷1000(Gl与G:单位不同:G。的单位为g,而G。的单位为mg或G。的单位为mg而G2的单位为弘g)[2]来配制药物所需的时间为对照组(V,为该药物的容量(ml/支),G,为该药物的剂量,G。为医嘱用药剂量,Vz为所需抽取的药液毫升数)。再用简化计算公式配置所需时间为实验组。I.2方法利用计算的比值,把常用药物配制剂量换算列成表格,用表格来换算剂量所需的时间为观察组,用V。=(V,×G:)/G。÷1 ooO计算所需的时间为对照组。
1.2.1设计儿科常用药物配制剂量换算(表1)
例1:安乃近120 mg120×4÷1 000=0.48 ml
例2:氨茶碱32 mg32×8÷1 00020.256 ml
例3:甲强龙15 mg 15÷4÷10=0.375 ml
1.2.2配制常用药物稀释后按比例换算(表2)
例:阿昔洛韦85 mg,85×4÷100=3.4 ml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o软件进行£检验,数据(王士s)来表示。
2结果(表3)
3讨论
3.1减少耗时,提高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儿科用药剂量小,尤其是一周岁以内的小患儿剂量更小,注射室护士在配置静滴药物时需要换算,很费时、费力,工作繁忙紧张时容易出错。我们通过试验按照v2=(vl×G2)/G。计算公式配置一种药物需耗时30.5±11.37 s,如果一位患儿静滴输液有四种药物就需76.52~167.48 s。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几种常用的药物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简化了计算公式,由同一批护士来计算配置,一种药物仅耗时2.35土o.67s,四种药物耗时6.25~12.08 s。一位护士每天配制药物按60例计算,一天可节省1.71~2.59 h。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输液的时间,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减少计算差错,及时有效地达到了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2提高抽取药量的准确性,减少患儿的痛苦通常Vz=(V·×Gz)/G,计算公式来计算,人们容易犯公式记忆错误;医嘱肌内注射安乃近时,通过稀释该药物500 mg/2 ml加生理盐水3 ml,再根据100mg/1 ml来计算患儿所需的药物的容量,因药物稀释后药物容量增加,而容量增加局部的疼痛也增加;再考虑注射器越大抽取药物的准确性越低,针梗内的死腔相对也大,该表的应用适应了患儿计算量的准确性,也减少因药物稀释后注射容量增加而造成痛苦。如安乃近肌注时,选用1 ml注射器,既做到药物剂量准确,又可减少患儿的痛苦。
3.3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差错 对照组需讲解公式并需列式计算,如公式记忆错误,就造成剂量换算错误;而观察组公式简单明了,便于记忆,通过实际操作反复强化记忆已经熟能生巧,有效地杜绝了工作繁忙时药物剂量换算错误而造成的差错[3]。
3.4应用于临床带教明显地提高了护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药物剂量的精确计算一直是我们护理带教中的难点,以往护生药物剂量的换算速度较慢,有的甚至计算错误[3]。而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大,要使配制药液快而准,而带教老师又不能寸步不离地跟着护生,因此,有的带教老师怕护生算错剂量,而不给护生提供配制药液的条件,形成护生药物配制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影响护生的l临床实践质量。通过该表的应用,护生也能准确计算剂量,明显提高了速度,为护生创造了临床实践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