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及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及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及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0名儿科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倦怠感及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调查。结果:儿科夜班护dr:r.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5.45±10.17)分,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52±5.58)分,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32±8.27)分,属于高度倦怠。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8±0.53)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一0.225,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9,P<0.01)。结论:应重视提高儿科夜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关键词夜班护士;儿科;工作倦怠感;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09)24—0029一02
工作倦怠感是个体的心理体验,是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倾向、成就感低下综合征,对个体的身心状况、工作以及个体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1]。工作倦怠感会导致护士发生各种身心疾病,同时还使护理质量和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病种丰富,小儿病情复杂多变,家属及患儿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有研究表明,儿科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不仅是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而且对患儿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应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儿科夜班护士,单独应对多种应激源,职业的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性,使夜班护士在工作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护士“三班”轮替,生物钟紊乱,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儿科夜班护士较大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压力负荷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而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以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倦怠感状况[2]。2008年6—8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0名儿科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倦怠感及其自我效能的相关性调查分析,以探索有效降低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组儿科夜班护士80名,男2名,女78名;年龄20~45(27.91±5.06)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58名,本科及以上16名;职称:护士41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9名;所在科室:内科30名,外科30名,ICU 20名;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为1—25年,中位时间8年;从事ICU护理工作时间为1~20年,中位时间7年。
1.2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80名儿科夜班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100%。
1.3调查工具
1.3.1一般情况调查表 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在科室、职称、工作情况等一般资料。
1.3.2工作倦怠感量表(MBI)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Jackson于1986年制成,主要用于评价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工作倦怠感。由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博士译成中文,中文版的同质信度为0.619。MBI由22个条目组成,受试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对问卷中的相关表述进行选择,用0~6分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问卷包括3个因子:情绪倦怠感: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共9个条目,总分0—54分,得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感,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工作冷漠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共5个条目,总分0~30分,得分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共8个条目,总分0~48分,得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感,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3]。
1.3.3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由Ralf Schwarzer教授等编制,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折半信度为0.90。主要了解个人总体性自我效能感。GSES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按l~4评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再除以10即为得分,范围1—4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具体统计学方法:①描述性分析:频数、中位数、均数及标准差等;②推断性分析:t检验;③相关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工作倦怠感情况本组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5.45±10.17)分,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52-I-5.58)分,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32±8.27)分,属于高度倦怠。
2.2 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①本组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7~3.22(2.58±0.43)分。其中得分为l~2分者11例(13.8%);得分为2—3分者51例(63.7%);得分为3~4分者18例(22.5%)。②本科护士的自我效能高于大中专护士(F=5.624,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年龄(r=0.196,P<0.01)、工作年限(r=0.158,P<0.01)及学历(r=0.199,P<0.01)呈正相关。
2.3 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的相关性分析本组儿科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其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一0.225,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9,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工作冷漠感得分无明显相关性(r=一0.074,P>0.05)。
3讨论
本组儿科夜班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工作冷漠感均呈现出中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本调查结果与国内李小妹等[4]调查结果较为接近,提示儿科夜班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倦怠感较高。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工作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提示儿科夜班护士的工作倦怠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水平较低。可能原因如下:①儿科是高风险科室,而护理人员数量又明显不足,夜班护士须单独处理各种应激事件,缺乏支持,工作满意度下降。②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护士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③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而忽略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盲目投诉,从而增加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④儿科护士值班时,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而护士缺乏理解、经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⑤夜班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支持,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一般护士,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研究表明,个人成就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压力、同事之间的支持和个人应对能力等,而工作倦怠感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同时影响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对自己、他人、组织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5]。因此,护理管理者在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优化排班模式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人文关怀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以缓解其倦怠感。
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人成就的基础。本研究显示63.7%的儿科夜班护士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呈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明显比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的职业紧张程度严重[6]。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能采取问题定向应对的策略更好地适应应激,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也很强。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和提高可以通过以下4种途径:①以往的成败经验;②他人的示范效应;③社会劝说;④情感激发[7]。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得分均呈显著性相关(P<0.01)。说明在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两因子中,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工作倦怠感越低。因此,推断提高儿科夜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工作倦怠感的缓解。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缺陷和潜在困难上,导致紧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其采取行动以及新行为的形成,导致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低下[8]。儿科是劳动强度、技术密集度以及职业风险程度较大的工作场所,在遇到威胁或困难的情况下,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关键取决于其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念。当儿科夜班护士独自面对平凡、琐碎、忙碌的护理工作时,低自我效能感护士会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并在头脑中充满各种想象的危险,夸大事实的严重性,不断被极少可能发生的事所烦扰,导致较差的行为表现,从而导致职业紧张和倦怠程度更为严重。
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人成就感越高,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班杜拉认为,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所处环境的产物,人们通过自我效能感选择某些特定的活动和环境,并对所处的环境加以改造[9]。人们会尽量回避自认为超越能力的活动,选择自己能应对的环境,而积极承担有能力从事的活动。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威胁,因而采取回避的态度;而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于环境中的挑战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本研究也发现,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儿科夜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这说明护理管理者加强护士的职业培训和经验积累,提供给护士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将有利于护士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工作安排上,应注意支持性帮助的过渡,以利于护士自信心的提高;恰当、适时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利于护士自信心的建立。
依据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的密切关系,一方面通过上述的4种途径提高在职儿科夜班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一方面可以考虑选用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护士在儿科这样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从而降低其工作倦怠感,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儿科夜班护士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