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性病毒感染致危重症儿童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病毒感染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 K I)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血肌酐及尿量在A K 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住院的甲型H 1 N 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H 1 N 1组)及肠道病毒E V 7 1感染患儿(E V 7 1组)临床资料。结果共2 8例,H 1 N l组1 8例(男6例,女1 2例),平均年龄5.4岁,E V 7 1组1 0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1岁。(1)ⅢN l组4例发生A K I,平均受累脏器5.3个,2例1期患儿治疗后痊愈;2例3期患儿死亡;1 4例未发生A K I,平均受累脏器3.0个,死亡4例。(2)E V 7 1组:3例发生A K I(1期)者与3例血肌酐升高4 5.0%~4 7.6%者平均受累脏器5.7个,均死亡;4例无血肌酐升高者平均受累A K I脏器3.0个,病情好转。结论流行性病毒感染所致危重症,发生A K I者受累脏器更多;H 1 N 1感染A K I程度轻者早期积极干预预后相对好,程度重者预后差;E V 7 1感染发生A K I则预后极差。诊断儿童A K I血肌酐较尿量的敏感性高。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 1 N 1亚型;肠道病毒属;危重病人医疗;急性肾损害;儿童
急性肾损伤(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A K I)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临床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A K I概念旨在将肾脏因各种原因出现急性损伤后的状态进行更细致、由轻到重的分级,便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目前A K I的研究主要对象是成人,我国儿童(尤其是重症儿童)A K I的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尚不十分清楚。2 0 0 9年1 0月至2 0 1 0年1 O月,儿童感染甲型H 1 N 1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E V 7 1)发病率较高,危重症病例死亡率高,诱发包括肾脏损害在内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 O D S)¨。现将我院急诊科应急病房收治的两种流行性病毒感染危重病例A K I情况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院急诊科应急病房住院确诊的1 8例甲型H 1 N 1流感及1 0例E V 7 1感染危重症儿童,按儿童危重病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J。所有患儿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为了解A K I的发生、发展情况,全部患儿于人院3天内每1 2~2 4小时测1次血肌酐(s e r u m c r e a t i n i n e,S c r)。除5例未进行有创呼吸机支持的患儿外,所有患儿均进行保留导尿,每3~6小时记录1次尿量。现对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2.诊断标准:①甲型H l N 1流感危重症诊断标准见文献[3],病原学检测由本院病毒研究室采用荧光定量P C R/R T.P C R法对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肠道病毒E V 7 1感染危重症见文献[4],病原学检测由本院病毒研究室采用问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道病毒E V 7 1型血清I g M,和(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E V 7 1核酸。②A K I诊断标准及A K 1分期标准见参考文献[5-6],无基础血肌酐值的患者按照该年龄段正常基础值计算。
结果
1.一般情况:共观察2 8例患儿,①H 1 N 1组:1 8例(男6例,女1 2例),平均年龄5.4岁;@E V 7 1组:l O例(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1岁。
2.肾脏受累及其他系统受累情况(表1):在2 8例患儿中,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尿量小于0.5 m l/(k g·h)超过6 h,其他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少尿,经过治疗后尿量均很快恢复正常。5例发生A K I的患儿及6例未发生A K I的患儿(包括2例有肾病综合征基础病的患儿)人院时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除1例激素耐药’肾病患儿外,复查时尿蛋白均很快消失。
①H 1 N 1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6 2~8 0,均有重症肺炎、严重低氧血症,病情进展快速。1 4例未发生A K I患儿平均受累脏器3个,其中2例有休克无心肌受累表现。4例(2 2.2%)发生A K I患儿平均受累脏器为5.3个,1例伴有急性横纹肌溶解(病例1),3例有休克伴严重心肌受累(病例2~4)。
@E V 7 1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4 0~8 0分之间,除了肺部受累外,同时还有抽搐、意识障碍、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等。4例无A K I发生者平均受累脏器受累3.0个,无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表现。3例(例5~7)发生A K I,以及3例(例8~1 0)S c r升高4 5.0%~4 7.6%但尚未达到A K I诊断标准(即大于5 0%)者平均受累脏器5.7个,均有休克、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 H 7.0 9~7.2 6)。
3.治疗及预后:①H 1 N 1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预后:发生A K I 1期的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病例1住院3 d S c r降至4 4.9 I x m o l/L,肌酶亦明显降低,共住院4 0 d;病例2在人院第2天出现2次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第3天S c r降至2 4.6~m o l/L,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最长(4 2 7 h),共住院3 6 d;发生A K I 3期的2例患儿均在人院2 4 h死亡。1 4例未发生A K I者住院时间为1 3~7 4 d(平均3 2.4 d)死亡4例,2例因先天性心脏病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另2例治疗无效死亡。@E V 7 1组:给予抗休克、纠酸、减轻脑水肿等治疗,6例(病例5~1 0)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预后:治疗后3例发生A K I者(病例5~7)及3例S c r升高达到4 5.0%~4 7.6%的患儿(病例8~1 0)均在4 8 h死亡,病例5、8、1 0表现为持续心率快,之后心跳停止死亡,病例6、7、9循环及内环境有所改善,但持续深昏迷,无自主呼吸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4例S c r未升高,病情相对平稳后转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
讨论
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学界和急救医学界趋向用A K I替代急性肾衰竭,并进行分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同时,研究显示A K I与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A K I也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甲型H I N 1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E V 7 1同为流行性病毒,对儿童威胁极大,其感染率和病死率高,可合并M O D S(包括A K I)。本研究对上述两种流行性病毒感染所致危重症进行分析,以探讨其A K I的发生及与预后的关系、血肌酐及尿量在诊断儿童A K I中的意义。
2 8例患儿均符合甲型H 1 N 1流感危重症、肠道病毒E V 7 1危重症及儿童危重症诊断标准。与甲型H1 N 1流感危重症相比较,肠道病毒E V 7 1感染危重患儿病情更为凶险。
本组2 8例危重患儿中E V 7 1感染患儿A K I发生率为3 0%,甲型H l N 1流感患儿A K I发生率为2 2.2%,在国内报道的H 1 N 1感染危重症儿童中未特别提及肾损伤的情况J,B e l l o m o等报道1 3例成人甲型H1 N 1流感重症患者A K I发生率为6 1.5%,提示儿童甲型H 1 N 1流感危重症肾脏损害发生率较成人低,这可能与儿童和成人的基础状态不同、循环受累的程度不同等有关系。在2 8例患儿中,未发生A K I者受累脏器平均3个,而发生A K I者受累脏器为5~6个,在H l N 1感染患儿中同时合并休克及严重心肌受累者全部出现A K I,而单纯合并休克或者心肌受累者则未出现A K I,由此提示发生A K I者伴有更多的脏器受累,而同时合并休克及严重心肌受累者更倾向于发生A K I。血肌酐在A K I诊断中的意义:对于儿童A K I诊断,采用S c r较基础值升高>5 0%比采用S c r值升高3 m g/L更合理,由于儿童S c r基础值较低,S c r值可能已经升高5 0%却并未达到升高3 m g/L的标准,本组病例2符合这一变化。在发生A K I的病例中,病例1 S c r升高的同时伴随肌酶明显升高,提示A K I与急性横纹肌溶解有关系,文献亦有关于甲型H 1 N l流感病例出现急性横纹肌溶解从而导致A K I发生的报道l 1。病例2人院时S c r高,治疗后很快
降至正常,且人院时并未发现引起A K I的其他原因,提示可能为危重症本身对肾脏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但是其后此患儿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最长(4 2 7 h),是否提示A K I发生后即使肾损害很快恢复,但仍应密切监测其他脏器受累,因为不能除外发生A K I后病情更加凶险的可能,也不能除外A K I本身对其他脏器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单纯A K I即可对其他脏器产生影响¨。另外,除发生A K I的患儿外,本组有8例(H 1 N 1组5例,E V 7 1组3例)患儿人院2 4 h内S c r升高1 0~2 0 I x m o l/L,其他患儿S c r波动均在5 t x m o l/L以内,这种现象是属于S c r值正常波动,还是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肾损害尚不清楚,从E V 7 1组3例S c r升高接近5 0%的患儿全部死亡来看似乎同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故S e r这种改变的意义有待于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A K 1分期与预后的关系:A K I病死率与严重程度与是否及时治疗有关系,本组H l N 1组2例A K I1期患儿入院时间早,治疗及时,故预后较好;另2例人院时即为A K I 3期的患儿,虽经积极抢救仍在人院后2 4 h内死亡。但是在E V 7 1组患儿中,发生A K I者均为1期,均在数小时内死亡,似乎提示该组病例一旦发生A K I(即使A K I的程度不严重)则预后差。因此A K I的发生、分期及对预后的影响可能还与潜在的病因有关,不同的病原学感染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同,导致A K I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等不尽相同。
关于A K I的肾脏病理表现,有学者对甲型H l N 1流感合并A K I的死亡病例进行了尸体解剖,病理显示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本组2例存活的A K I患儿因预后好未进一步明确其病理类型,而死亡病例亦未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本组部分患儿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包括发生和未发生A K I的患儿,遗憾的是由于尿蛋白消失快,并未就尿蛋白性质进一步分析,出现蛋白尿的机制尚不清楚。
尿量在A K I诊断中意义:尿量为判断A K I的另一指标,但是在急性肾损伤网络(A K I N)共识中明确提出按照少尿标准判断A K I时一定要除外梗阻或者肾前性因素所致可逆性少尿。在2 8例患儿中,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现尿量减少超过6 h,但经过治疗后尿量很快恢复正常,考虑尿量少为可逆性,不符合A K I诊断标准;相反,发生A K I的患儿均无明显尿量减少,提示S c r对于A K I诊断较尿量敏感而特异,因为较S c r比较,尿量受影响的因素可能更多,包括人量、肾小管功能及利尿药物等因素。
总之,本研究提示对于流行性病毒感染所致危重症患儿,发生A K I者受累脏器更多,同时合并休克及心肌受累者更倾向于发生A K I。对于H 1 N 1感染的患儿,A K I的程度与预后相关;对于E V 7 1感染危重症患儿,一旦发生A K I则提示预后极差。A K I的发生可能还与潜在的病因有关系,不同的病原学感染可能导致A K I发生率、严重程度不同。诊断儿童A K I血肌酐较尿量的敏感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