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谢综畲征跑电西医研究理状
代谢综畲征跑电西医研究理状
【摘要】从中西医角度对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与诊断标准、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进行综述,认为该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病证,中医学的整体治疗对其有着天然的优势,今后应加强对该病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以期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研究;综述
StudyCurrent Status of MetabolismSyndrome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or WesternMedicineLIU Chtm--hna,YAN Xu,ZHA0,CHENThe AliatedHospitalof Humm ProvinceAcademyofTCM,Changsha,410006,China[Abstracq According to epidemiology studyand diagnostic criteria,etiological factor andpathogenesis,clinicaltreatmentof metabolism syndrome,this disease is a kind disease which can be cured.There is natural superiority to treat the diseasewith entiretheapyofTCM,the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 study of TCM should be reinforced in the future,for developmore effects in clincaltllerpy.
【Key words】Metabolism syndrome;Study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 western medicine;Review
代谢综合征(MS)是由于存在肥胖(尤其是腹型)、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微量蛋白尿及高血尿酸症等。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l临床综合征。由于其最主要危害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故又称为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MCS)111。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由此而促发了MS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和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也成为了中西医学研究的热点。笔者拟对其近年来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流行病学和诊断标准
许多地区和国家已报道了MS的发病率,如欧洲为17%一37%,拉丁美洲为14%一36%,北美洲为25%一30%,中亚(印度)为18%-41%,东南亚为13%一18%,日本为8%一15%,我国为13%一18%,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公布的数据估计,世界人口的1/4患有MS埘。上述结果显示MS已呈现全球流行趋势翻。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全球统一的MS标准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依据腹型肥胖是MS的诊断前提,确定腹
围指标如下:华人及东南亚人:男>90 em,女>80 cm;日本人:男>85 cm,女>80 cm;欧洲人:男>94 em,女>80 cm;美国人:男>102 cm,女>88 cm。同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何2项:(1)甘油i酯水平升高:甘油三酯>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HDL—C水平降低,男
我国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发表的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指南》14J中建议具备以下3项者可诊断为成人MS: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BP≥130/85 mln Hg;三酰甘油fr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空腹血糖≥6.1 mmol/L。糖负荷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自此可见,我国的MS诊断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人群的特点。·
2病因与发病机制
2.1 西医学对发病机制的认识代谢综合征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上、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和致病基础,糖脂代谢紊乱是其基础病理改变,而氧化应激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还认识到能量摄入过多和消耗减少,脂肪利用和贮存障碍,脂肪细胞肥大、内脏脂肪组织聚集与异位分布,脂肪组织功能异常等在MS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胰岛素抵抗也可能是脂肪病变的结果之一明。脂肪作为具有十分复杂的分泌功能的器官,脂肪细胞能产生许多调节和转录因子、脂肪因子、细胞外基质因子、血管外生成因子、血管活性物质、激素、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皮下外周脂肪组织相对于内脏脂肪组织,在脂肪量、代谢活性、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脂质的合成与分解、受体分布、各种脂肪因子的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脂肪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MS组分的出现密切相关。因此,有学者将MS视为病态脂肪组织综合征或一种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但目前仍不明确环境因素是如何与复杂的脂肪因子网络系统相互作用而启动MS发病的M。
2.2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Ms是现代医学的新认识,古代中医并无相应的病证名称。依据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消渴”、“眩晕”、“痰浊”等。多年来,现代中医学者不断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仝小林嗍认为:代谢合征中饮食、情志所致脾郁、肝郁为其根本,郁久化热,可表现为胃热、肠热、肝热、心火等。代谢综合征整个过程可用“郁、热、虚、损”4个阶段来概括其从未病到已病,从潜证到显证。因郁而热,热耗而虚,由虚及损的发生、发展过程;徐远I-珥认为脾肾两虚是内因,饮食失调、运动过少等是外因;肝失疏泄是重要环节;痰瘀互阻是主要病机;虚损变证是代谢综合征的不良结局。张志玲等flI认为。MS两大主因为过食和少动。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或久坐不动,脾胃呆滞。升降失常,水湿不化,津液不布,形成痰湿脂浊。湿浊中阻.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化火,耗气伤阴;而痰浊阻滞络脉,气机不畅,瘀血内阻。津血同源,血瘀而津液运化不畅而生痰,痰瘀互结,使脏腑功能失调,各种代谢失衡,从而变证百出。本病为虚实夹杂之证,虚为耗气伤阴,实为痰瘀互结,因此病机以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程度的瘀血变化贯穿其病程始终;张京春等l-4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少动多静、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忧思郁怒、劳伤心脾、肝胆失舒、年老体衰和肾气不足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调摄功能失调,行血化津祛浊无力,从而变生血瘀痰浊,郁阻血脉络道,而呈本虚标实之证;叶子等【l耳认为MS发病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这三脏任何一脏失调都会导致MS的发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忧思愤怒,抑郁不舒导致肝气郁结,血行艰涩,水液代谢受阻,则为痰为湿。脾为气机升降枢纽,主化,脾气一滞,胃气难降,脾不能为胃行化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肾若受损,使得下焦虚衰,气化失职,不能化气行水,水泛为痰为湿。三脏病久易伤阴耗气,气阴两伤为始,进而阴损及阳。至阴阳两虚,而久病入络而成,故使气血内阻,脏腑功能失调,体内各种代谢失衡,从而变证百出,故认为MS病机可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或可夹痰夹湿夹瘀;杨文军等11毋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以痰浊、瘀血为关键,胃肠燥结、肝气瘀滞及肝火亢盛加重了痰瘀为患,涉及脾胃肝等脏腑。病机特点为标本具有双重性。即痰浊、瘀血作为脾失健运、肝失调达的标证,又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魏治鹏等【151认为胰岛素抵抗(IR)相当于中医中的“郁”,而饮食习惯、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等IR的诱发因素也是中医中致“郁”的重要原因。“郁”相当于MS的前期,而郁久化热、化痰的阶段相当于MS发生临床症状的临界期。“郁”为MS的发生前期,并伴随MS发展的始终,当MS出现临床症状时.瘀就已经存在。以后“郁”和“瘀”互为因果,促进MS向前发展。熊红萍等【l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痰、血瘀、湿、热、气滞、心、肝、脾、肺、肾;影响腰围的因素只有中医证素痰;影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因素只有中医证素痰和脾。
综上所述,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和外因(饮食及少动)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胃)、肾,瘀血、痰浊、燥热是其主要病理产物;脾虚气弱是重要的发病基础,肝失条达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痰瘀、浊热互结为其重要病理变化,并贯穿于病程始终。
3临床防治
3.1 西医观点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是MS的基础干预,也是核心的治疗方式,应贯穿于MS治疗的始终,这对控制体重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十分重要【171。目前仍无国内外公认的MS药物治疗指南,有无针对Ms的特异性药物、有无合理有效的药物组合、何种治疗模式效果较好,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仍在探索之中081;对MS的治疗仍强调依据现有的心血管代谢病的防治指南进行综合干预;对MS的药物治疗仍沿用目前降压、调脂、降糖和控制肥胖等药物干预指南,在此基础上根据MS组分的构成、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合理组合,进行个体化和个体化强化治疗。
3.2 中医辨证论冶仝小林等即认为肝胃郁热、热瘀互结、脾虚痰湿是MS早中期的3个主要证型;MS的早期即郁热阶段,开郁、清热为治;中期虚实相兼,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
的本虚,更有痰、浊、瘀的标实,治疗自当标本兼顾;后期诸虚渐重,脉损络瘀益显,补虚的基础上必须强调活血化瘀通络。中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郁热阶段。肖月星等lI,结合临床观察,把MS分为早、中、晚期,对应典型病理特点,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痰浊中阻型和痰瘀阻络型。王琦等l嘴其分为4型:(1)肝郁脾虚型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培土扶正、疏肝理脾;(2)瘀血内阻型方用桃红四物汤、丹参饮活血通脉,化瘀散结;(3)痰湿内蕴型治用苍附导痰汤(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当归、川芎)健脾化痰利湿;(4)气阴两虚型以参芪地黄汤益气养阴。刘志龙等口-以为MS按中医辨证可分6个证型治疗:(1)肝胃郁热型治宜清热解郁,方选大柴胡汤加减;(2)痰湿困阻型治宜燥湿化痰,健脾理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3)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选左归丸加减;(4)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5)阴阳两虚型洽宜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选二仙汤合肾气丸加减;(6)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由此可见,肝郁脾虚、肝胃郁热、痰浊中阻、热瘀互结、痰瘀阻络、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基本可以概括MS的临床证型。
4展 望
MS是一种可防可治,但往往又不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可致死的病证,很多患者不知自己患上MS,不了解其危害,并因此无法做到积极防治,以致病情逐渐进行性加重,甚至产生一些对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的严重损伤。笔者认为,防治MS,要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其次是整体治疗。目前中医认为,MS的病理因素有痰
浊、瘀血、燥热等;涉及肝、脾、肾等脏腑,痰浊脾虚为发病的根本病机。中医治疗方法有疏肝、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滋阴、清热等。
代谢综合征是一个与遗传和环境相关的涉及人体多系统的身心疾病。中医对疾病之“天人合一整体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在对本病的防治上有着天然优势。今后应加强对MS的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相信中医药在防治MS这一现代“隐形杀手”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